封面文章

解码套期保值会计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6期 作者:田雪彦 编辑:章蔓菁
套期保值会计通过改变被套期项目的核算或套期工具的核算,实现套期保值的“时间”与“空间”的匹配,从而将风险管理的结果呈现在财务报表中。

市场风险跌宕起伏,但凡涉及外汇、利率、大宗商品等风险的企业无不关注市场波动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为了防范风险,企业积极运用各类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然而,企业呈现的业绩依然会令人感觉扑朔迷离。其原因就在于套期保值与会计核算存在“时间”与“空间”的差异。为了消除套期保值与会计核算的“时空”差异,套期保值会计(下称“套期会计”)准则应运而生,为企业在报表中恰当地反映自身风险管理的结果提供了详细指引。

套期会计概览

在引入套期会计之前,企业的套期保值在会计核算上往往面临着“时间”与“空间”的差异。例如,针对预期发生的原油采购的外汇风险,企业通过买入期权予以防范。按照传统会计核算方法,预期发生的采购交易既不需要也不能在报表中核算,但买入期权的公允价值变动却会随时体现在企业的利润表中。这便是会计核算中的“时间”差异。再比如,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时,往往需要通过远期外汇合约锁定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汇风险,如果未运用套期会计,则境外经营净投资的汇兑差额列报在“其他综合收益-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下,而用于套期保值的衍生工具盈亏则列报在“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下,从而使报表上可能同时存在金额巨大且盈亏相反的其他综合收益和投资收益,使投资者难以直观理解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是否恰当。这便是会计核算中的“空间”差异。

与传统会计不同,套期会计通过改变被套期项目的核算或套期工具的核算,实现套期保值“时间”与“空间”的匹配,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在相同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从而将风险管理的结果呈现在财务报表中。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敞口,套期会计可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三种不同的方法。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