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供应机制探析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3期 作者:巴晴 编辑:孙艳芳
目前离岸市场上,长期流动性主要依赖跨境贸易结算管道,易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短期流动性的供应机制则在效率、规模及运作时间上,与市场发展存有一定差距。

2016年以来,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总体规模出现下降,离岸人民币在套利机制以及汇率下跌预期的推动下持续回流在岸。但离岸交易及需求仍在持续增长。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离岸人民币日均外汇交易量为2020亿美元,几乎是2013年1200亿美元的两倍。另一方面,RQFII、沪港通、深港通等金融产品交易和渠道使用继续扩大,特别是人民币加入SDR以后,国际机构对债券、贷款等人民币计价的资产需求效应逐渐显现。无论是在跨境支付交易还是国际投融资领域,均显示出人民币在国际运用范围和规模上得到进一步扩展。

然而在目前的离岸市场上,长期流动性主要依赖跨境贸易结算管道,易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而短期流动性的供应机制则在效率、规模及运作时间上,与市场发展存在一定差距。从资金配置结构上看,离岸人民币资金较多集中于在岸长期性资产,一旦市场短时间内出现较大的资金流转需求,离岸机构将难以在短期内调整资产期限组合,有可能对短期流动性带来压力。离岸短期利率已多次出现了大幅波动且与在岸市场利率水平背离情况。

充足的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对拓展市场深度,满足跨境贸易、离岸投融资、外汇交易等经济活动的需要至关重要。不断拓宽双向跨境资本渠道,对现有市场机制加以改善调整,对提升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自由使用性、交易稳定性、投资便利性等,均将带来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两层次的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供应机制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