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犹存

来源: 《金融&贸易》2017年第3期 作者:连平 许文兵 赵亚蕊
随着资金的“脱虚向实”,不良资产处置渠道不断拓宽,必将加快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速度,行业整体资产质量的下行态势将得以减缓。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是国内各界持续关注的话题。而在2017年上半年,随着经济数据出现的积极变化,宏观经济阶段性企稳向好的趋势凸显,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有所减缓。根据银监会近期发布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整体呈现平稳态势。特别是,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有所增加,但不良贷款率却连续两个季度持平,使得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下行态势基本得到遏制。展望未来,考虑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的规模较大,且贷款规模较快增长所带来的稀释作用也是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占比没有增加的重要因素,因此,短期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上升的压力依然存在。尤其在金融和实体经济双重去杠杆的背景下,受政策影响,短期内部分领域的风险仍处于释放阶段,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仍面临一定的反弹风险。

上半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整体处于可控水平

2017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阶段性企稳向好的趋势凸显,多项经济数据出现积极变化。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压力有所减缓。根据银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总体来看,2017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仍处于可控水平,拨备充足程度也较为合理。具体来看,2017年上半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不良贷款单季同比增速继续放缓。2017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6358亿元,不良贷款率1.74%。虽然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有所增加,但不良贷款率连续两个季度持平;同时,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1235亿元,较去年同比少增394亿元(见图1)。受宏观经济阶段性向好影响,加之前期商业银行核销力度加大,使得信用风险得到较快释放,不良资产增速继续放缓。这些数据变化显示出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基本得到遏制。不过,考虑到不良贷款规模较大,且贷款规模较快增长带来的稀释作用也是不良贷款率没有增加的重要因素,因此,短期内信用风险压力依然存在。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