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实践

运用金融监管遏制金融风险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13期 作者:刘毅 编辑:王小乔

金融从其含义看,是与“货币”和“信用”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和。一方面,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困难和矛盾的产物,信用则是以偿还为条件的商品或货币等价值物的贷与借的运动,两者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由此,金融是商品经济的衍生和发展,服务于商品经济。另一方面,如果商品经济无需货币和信用,那么构成金融基础的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从而金融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因此,金融无法脱离商品经济单独存在。由此可见,商品经济对金融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金融危机的负作用

虽然金融由经济产生并服务于经济发展,但其对经济也存在负面作用,集中体现就是金融危机的爆发。近年来,影响最大、最深远的金融危机当属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而且波及全世界,且其对经济的影响至今尚未消除。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的道德风险。一般情况下,由于存在自负盈亏的风险约束,银行办理住房按揭贷款比较谨慎。但是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不仅使单个银行能够通过金融创新工具摆脱自负盈亏的风险束缚,提高单个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提升单个银行的信贷能力,而且提升了系统性风险积累的可能性。举例来说,美国的商业银行通过将住房按揭贷款出售给“两房”,不仅能转移贷款的违约风险,而且能收回这些按揭贷款占用的流动性,从而扩大信贷能力。“两房”将这些按揭贷款再打包证券化,在金融市场出售,从而融通更多的资金投入购买住房的按揭贷款,进一步扩大了房地产市场的资金供给。至此金融创新似乎为购房者带来了巨大的福利,但是风险又恰恰在这中间积累。当住房价格会持续上升成为公众预期,就形成了一个市场默认的行动逻辑:只要房价会持续上升,银行将钱借给购房者就能够赚取更高的利率,而这些借款人即使无力还款,还可以卖房还款,银行遭受资产损失的风险低;另外,银行还可以将这部分按揭贷款出售,从而转移风险,收回流动性。这种行动模式,从最初一级的贷款银行就已经产生了道德风险,其后逐级叠加、循环往复,从而积累了大量的信用风险。当房价下跌时,驱动利益链的动力消失,信用风险不断暴露,最终引爆次级贷款危机,并通过金融体系迅速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