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天地

单证角度下的反洗钱风险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13期 作者:储小娜 编辑:韩英彤
在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OFAC制裁趋严的大背景下,实务单证人员都应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蛛丝马迹,确保有效防范高度可疑的洗钱交易。

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业务中的洗钱问题随着全球贸易的一体化而日趋严重,令各国监管当局防不胜防。其中的信用证洗钱风险尤其值得关注。基于信用证操作规则UCP600的特殊性,利用信用证可以将洗钱行为深深地隐藏在各种交易细节中。这使得防范洗钱风险成为国际结算单证人员不得不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尝试着从单证实务角度,发掘构成洗钱的常见疑点及其识别方法,进而深入探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这些洗钱风险。

参与角色

一笔信用证业务的发生,至少需要受益人、申请人、开证行和通知行这四方角色参与,再复杂些还会涉及偿付行、转让行、第二受益人、第二通知行,以及付汇时的账户行、议付行或其他对单据叙做融资的银行,如福费廷包买行等;如果再加上涉及运输的船运公司、航运公司或货代公司,以及收货人、发货人等,参与的角色会更多。这么多角色参与其中,很多又位于不同国家,彼此都处于互不了解状态,再加上UCP600一直强调信用证的独立性和抽象性,等于为洗钱行为构筑了天然的保护屏障。这就需要单证人员在办理信用证业务时,不能单单从单据表面审核是否相符,还需要厘清每笔信用证业务背后涉及的整个贸易流程,尤其是参与角色的各方关系。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单证人员应有效利用反洗钱和国际经济制裁高风险敏感国家或地区参考名单进行风险识别。银行总行往往会根据OFAC官方网站的信息,不断更新制裁名单。OFAC制裁是美国发起的经济贸易领域制裁。鉴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OFAC制裁目前被普遍认为是范围最广、惩罚力度最大、渗透程度较深的制裁,对各国银行产生的影响也最大。因此,银行做任何单证业务前都需严格对所有的参与角色进行名单筛查。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