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实践

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建议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19期 作者:史秀芬 付文杰 郑鹏程 鲁荣 编辑:靖立坤

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目前我国仍以货物出口为主要收入来源,表现在货物贸易顺差的大量积累,而服务贸易,尤其是现代服务贸易则缺乏竞争优势。这种以货物贸易顺差来弥补服务贸易逆差的结构,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加以优化。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结构在逐渐改善,证券投资迅速增加,但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仍较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应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以逐步提高对外经济的影响和控制能力。

经常账户项下

调节经常账户差额。一是调节进出口,改善顺差。我国国际收支的总体规模虽然较大,但国际收支的总体质量不高,大量出口仍是低附加值或高耗能、资源性产品,缺乏核心技术与品牌优势,对价格竞争力的依赖性高。不仅如此,大量的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对人均资源占有量本就很低的我国而言,还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鉴此,政府应进一步限制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同时扩大高效率、低耗能和少污染的设备与技术进口,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实现产品换代升级。二是扩大内需,转移顺差。内需扩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造成国内居民消费不足。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关键是要降低储蓄率,通过医疗、教育、住房和社保等制度的改革,降低居民未来不确定性风险,加快分配体制的改革,缩小收入差距。

调整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次级结构。一是提高对外贸易技术含量,优化产品要素结构。把提高对外贸易的技术含量和创建品牌优势与进一步提高一般贸易比重更好地结合起来。二是优化对外贸易的产业结构,包括:改善融资渠道,使具有潜在优势的中小企业能筹集资金开展贸易,并积极发展海外金融贸易业务;加强海外研发基地建设,更多更直接地利用海外先进技术并就地转化;开辟与巩固国际营销渠道,更多地掌握对营销渠道的控制权,特别要建立直达营销终端的、能够直接把握国际消费者需求变化的营销体系;抓住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的重要机遇,建设服务业外包基地,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等。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