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实践

优化外汇代码标准化管理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19期 作者:毕建华 王仁玉 编辑:靖立坤

外汇代码标准化工作是外汇管理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基础和前提,有助于提升计算机处理业务分析类指标和统计要素的效率。本文基于外汇代码标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代码标准化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难以及时掌握机构基础信息变更情况。金融机构基础信息包括金融机构名称、上级金融机构名称、金融机构地址、组织机构代码、行业主管部门颁发证书的编码、工商局营业执照号码、机构联系人等基本要素。目前,金融机构基础信息的变化,无法及时体现在代码标准化系统中,能否及时提交金融机构标识码维护申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机构的自觉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工作实施以来,主动申请变更信息要素的金融机构不多。特殊机构赋码工作同样存在此问题。特殊机构基础信息包括机构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所在国家或地区、行业属性、经济类型、机构地址、机构联系人等基本要素。由于企业人员变动频繁,对特殊机构代码重要性缺乏认识,多数企业基本要素发生变化后均未及时上报申领机构,注销企业的信息也滞留于数据库中,系统整体数据质量受到影响。

系统功能有待完善。随着外汇业务数据采集颗粒度精细化程度的增加,以及对金融机构网点、分理处等分支机构监管的深入,金融机构代码标准化工作的业务量也在增加,系统缺乏批量处理数据的功能。在业务量激增的情况下,逐笔录入导致效率低下,难以保证数据质量。由于特殊机构赋码系统遵循属地管理原则,特殊机构代码申领地即维护地,因而企业的流动性会增加机构信息维护的难度。如在A地申领特殊机构代码的企业转移至B地办理业务,B地就无法对企业的基础信息进行变更维护。鉴此,系统权限的设置应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流动性的特点,提供便利性。另外,系统缺少具体赋码时间要素,系统可以查询一段时间的赋码机构,但却无法显示具体机构的具体赋码时间,带来追溯上的不便。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