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从国际实践看资本账户可兑换 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19期 作者:张礼卿 编辑:孙艳芳
美国的实践表明,在存在离岸市场的情况下,如果其他条件基本具备,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并不会严重影响该国的货币国际化。

一般来说,一种货币的可兑换性与其国际化程度紧密相关。那么,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会不会影响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资本账户可兑换在一国货币国际化中到底承担了怎样一个角色?实践出真知,本文将从主要国家的历史实践中寻找答案。

货币国际化的决定因素

根据Zhang和Tao(2018)的研究,一种主权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特别是主要的国际货币),主要取决于三类因素——规模(size)、流动性(liquidity)和可信度(creditability)。首先,该国经济规模应该足够大,包括经济总量、对外贸易规模和金融市场规模等均应处于全球前列;其次,该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足够成熟,并且具有高度流动性,这也意味着该国金融市场有着完备的基础设施、丰富的金融市场工具以及基本开放的资本账户;最后,该国的经济、金融和货币具有可信度,具体体现为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稳定的货币价值(尤其是对外货币汇率)、独立的中央银行体系、稳健的金融监管体系以及良好的法制和税收环境等。

上述研究结论既出于理论和逻辑分析,也有大量的经验事实作为支撑。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一国货币国际化地位的获得和保持,是否有赖于上述条件的同时存在?一般而言,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以美元和日元为例来进行简要分析。美国经济总量早在1870年就已超过英国,其对外贸易规模也在1900年前后超过了英国,但直到1914年,美元毫无国际地位。1914年美联储宣告成立之后,伴随着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美国的金融市场开始逐渐形成规模并且流动性日渐提升。正是因为这一变化,差不多10年之后(1925年左右),美元获得了国际结算和融资货币的地位,成为与英镑一样重要的国际货币,纽约也相应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Eichengreen,2009)。1944年,凭借强大和可信的经济、政治、科技乃至军事力量,通过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署,美元才牢牢地取得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最终取得了主导性国际货币的地位。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