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讨

汇率分析之宏观因子模型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9期 作者:姚希 蒋茜 谷津丞 王国纶 编辑:王亚亚
宏观因子模型从两个维度对外汇未来的走势进行分析,分别是未来值预测和走势区间预测。这两个维度可为决策者提供充足的信息来预测汇率后市。

目前,不少企业对于汇率的预测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采用的依旧是传统单一时间序列模型或仅仅使用少数宏观因子分析。本文在传统货币汇率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多个可能影响汇率的宏观因子,再基于贝叶斯信息准则对宏观因子的影响做变量选择,构建出简单、有效的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并通过回测来发现影响汇率变化的因子。进而解释2017年汇率走势,并展望未来趋势。

由于某些国家宏观因子数据获取比较困难,本文供模型选择的宏观因子包括: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美元指数(USDX)、一年期国债收益率、标准普尔500指数、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上证指数、日经225指数。宏观因子模型从两个维度对外汇未来的走势进行分析,分别是未来值预测和走势区间预测。这两个维度可为决策者提供充足的信息来预测汇率后市。

传统货币汇率模型

传统货币汇率模型(The Monetary Exchange Rate Model)认为,汇率是资产的相对价格,并在可随时调整价格的有组织的市场中决定。传统货币汇率模型的第一重要假设,是购买力平价持续不变,第二个假设是在本地市场和国外市场有稳定的货币需求功能。这种对稳定的货币需求功能的假设,依赖于实际收入(y)的对数、价格水平(p)的对数和名义利率(i)。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