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章 建行天地

以区块链重构贸易金融基础设施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3、4期 作者:钱声勇 编辑:韩英彤
区块链技术将极大提高业务处理速度,降低交易成本,更加适宜互联网时代的国际贸易实务。

区块链技术是分布式数据存储、信任共识算法、P2P(点对点)文件传输、非对称加密、智能合约等多项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其本质上是一种能够提供去中心化价值互联网络的底层技术,适用于交易双方需要高度互信的业务场景中。银行传统贸易金融业务强调通过流程控制达到三流合一的目的,建设区块链化的贸易金融基础设施,高度契合了贸易金融业务短频快以及交易透明的特性,不仅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可提高价值传输的效率。

重构贸易结算基础设施

汇款方面

现有跨境汇款模式中,只有SWIFT会员机构才能进行跨境支付交易,不是SWIFT会员的银行,要通过一家既跟自己有业务往来又是SWIFT成员的银行来完成跨境支付。通过中心化的SWIFT网络进行跨境支付的缺陷是耗时长、费用高,会给交易双方和银行带来巨大的负担。而区块链跨境汇款则可以实现交易双方端到端的直接支付,不涉及中间机构,因而可大幅提高速度和降低成本。由于整个支付过程完全可以跟踪,客户可以及时了解支付状态,银行和监管可以更高效地进行反洗钱及合规风险控制。

区块链跨境支付的原理是利用数字货币作为中介,将汇款人所在地法币转换为代币或数字资产,再在收款端把代币转换为收款人所在地的法币,完成跨境支付。不同币种之间的汇率转换则需通过接入区块链网络的做市商(其在区块链网络上充当国际支付的流动资金供应商,允许银行为跨境付款提供无缝服务,而不必在银行设立内部外汇交易平台)或者银行内部的外汇交易平台实现。具体流程如下:进出口企业双方在签订购销合同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到同一区块链网络中,汇款人通过购买数字货币,签约并使用汇款区块链,将汇款金额、币种、收款人名称等信息装入区块中存储,通过密钥签名方式传递到链条中,形成一条汇款主链;收款人则通过购买区块链服务商的服务,获取破解密钥签名的权利,读取汇款人主链信息,取得数字货币,再兑换成当地法币。

snipaste_20180207_141017.jpg

托收方面

传统跟单托收需要纸质金融单据随附商业单据,凭汇票付款。根据交单方式不同区分为付款交单和承兑交单,因而增加了付款或承兑、提示付款承兑的环节。区块链技术能够将买卖双方的商业单据和金融单据,嵌入可以编程的智能合约里,使得单据信息不可被篡改、被伪造,从而可提高交易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具体流程为:进出口企业在签订购销合同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到银行托收区块链网络中;委托人将托收金额、用途、付款人名称等信息写入区块中进行存储,同时将金融单据和商业单据转化为数字资产来传递;托收信息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写入托收主链,通过区块链网络传递至付款端;付款人接收主链信息,验证数字化单据,进行数字货币支付,完成交易(见图2)。

snipaste_20180207_141021.jpg

信用证方面

传统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弊端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纸质单据在不同国家的交易双方和银行间流转,流转成本高、单据被篡改和遗失的风险增加;二是信用证涉及当事人和环节多,银行审单环节处理时限延长,容易延缓资金流通和单据流转速度,影响用户体验。

加入区块链网络的信用证结算平台,可帮助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无纸化,而无需实物单据的审核。一方面,通过对纸质单据进行加密记录,在区块链网络多方传递,使得数字资产的转移处在各节点的监督之下进行,可有效防止恶意篡改或伪造纸质单据的情况;另一方面,贸易双方在智能合约中植入商业逻辑,设立加密合同条款,智能合约将自动地去执行预先植入的条件。具体流程为:开证人和受益人处于同一区块链网络中,开证人将信用证信息转化为数字资产的形式,存储于智能合约中,写入此笔交易的信用证主链;受益人备货发运,在网络中登记所需单据;交易中涉及到的承运人、保险公司、检验部门等机构,通过分布式记账的方式记录各自领域的交易信息,写入交易的链条中;一旦智能合约检测到参与交易各方都签署了确认,就会自动发起银行账户间的资金划拨(见图3)。

snipaste_20180207_141026.jpg

区块链技术优势明显

解决贸易背景真实性问题

首先,传统进出口贸易融资流程短、频、快,对贸易背景的审核以及流程控制有着严格的要求。但现实中由于交易各方分布分散,交易信息分储在各自系统中,需要对结算和融资环节的信息反复验证,还会因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无法获得信息或延迟获得变更信息,不仅效率低下,也蕴涵交易风险;同时,在企业的征信信息审核与反洗钱调查方面,银行之间无法做到及时信息共享,增加了风险控制难度。而在开放的区块链系统中,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任何人均可公开查询互联网交易数据等相关内容,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可消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完美解决贸易背景真实性的问题。

其次,由于涉及到不同国家地区的监管政策,KYC流程通常冗长而复杂,不利于联动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既增加了客户经理的工作负担,也影响到客户体验。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KYC分布式存储和认证共享平台,不仅可减少相同客户在多个机构重复认证与更新的成本,而且由于KYC 认证信息用私钥进行签名存储,还可大大提升可行度和安全性,节省大量合规成本。任何接入区块链网络的金融机构,只要将认证过的KYC 信息存储到区块链,链上的其他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即可同步得到一致的信息。而入链的KYC信息,在每次被写入或修改时均需要被执行机构的签名确认。

提升跨境融资服务效率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结算平台,跨境贸易融资业务也会向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首先,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及可追踪性可以解决跨境融资支付流程复杂、成本高昂、难以实现完全可追踪等问题。其次,由于清算环节减少,可提供 7x24 小时的不间断服务,减少了时差对跨境融资业务造成的影响,可极大提升客户体验;如果银行同业间建立统一的区块链网络价值传输协议,基于不同记账系统的银行还可以互相自由地传输货币,实现价值在网络上的实时传递。由于国际化的区块链跨境支付的行业标准尚未建立,现阶段,跨行间的价值传输需要借助成熟的区块链科技公司开发的价值传输协议。比如Ripple开发的“Interledger”协议,就可以让拥有不同记账系统的银行通过接入Ripple网络进行货币传输。在Interledger协议系统中,两个不同的记账系统可通过第三方“验证端”来互相自由地传输货币。 由于“验证端”是通过加密算法来进行的,银行间的交易可以隐藏起来,只有银行自身的记账系统可追踪交易的详情,保证了银行的私密性和安全。

重视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方向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撼动大型商业银行和 SWIFT 组织的现有地位。但也应该看到,要达到完全彻底的“去中心化”,完全公有区块链,消灭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也是不现实的。目前来看,相对于公有链的完全开放,由于联盟链和私有链允许有多个或单个中心控制参与交易主体以及信息公开的范围,因此更受到银行业的青睐。目前国内银行多数处于私用链基础设施应用的起步阶段。可以预见,随着行业标准的出台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跨金融机构联盟链的贸易金融基础设施,将会成为主流。

业务场景驱动将是银行建设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原始动力。目前,“贸易金融+区块链”运用私有链来改造升级内部数据系统,应是较为便捷的方式;技术成熟后,再切入到行业应用,进而形成联盟链。区块链服务提供商既可以是银行,也可以是区块链支付公司。尽管区块链支付公司与现有的清算组织形成了直接竞争,甚至可能改变现有的支付市场格局,但也可以直接为银行提供区块链基础设施支持服务。因此,在行业标准尚未出台以前,银行可与专业区块链支付公司进行合作,以提前积累技术经验,共同赢得市场先机。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国际业务部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