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跨境担保之国家风险化解术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19期 作者:王京京 张冰文 编辑:王莉
近年,随着境外工程承包项下的跨境担保业务的快速增长,对相关业务进行风险分析需要综合考量的因素也更趋复杂。

近年来,随着“走出去”及“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深化,中资企业年对外工程承包的营业额和新签合同额屡创新高。依托良好的政策和市场机遇,商业银行在境外工程承包项下的跨境担保业务也得以快速增长,成为银行国际业务中的拳头产品。同时,随着中资企业跨境产能合作方式的转型升级,除传统的履约、预付款、留置金、质量维修等非融资类保函外,围绕境外工程承包项目“建营一体化”、投融结合等新的行业模式,项目项下的股东出资担保、项目贷款风险回购担保、承包商建设期流动资金贷款担保等融资性保函的新品种、新应用也不断出现。可以说,担保业务已贯穿于项目投标、筹融资、建设、运营以及质保的全周期。因此,对担保业务的风险分析需要综合考量的因素也更加复杂,包括国家风险、筹融资风险、项目业主的信用风险、承包商的履约风险、合同与保函条款风险、环保及自然灾害风险等众多方面。本文将结合近一时期在银行实务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对境外工程承包项目项下跨境担保业务的国家风险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风险防范措施和建议。

国家风险概览

政治外交环境

笔者所在的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自开办跨境担保业务以来,已受理了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工程承包项下的跨境担保业务。近两年业务需求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南亚的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西亚北非的埃及、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中东欧的波兰,中亚的哈萨克斯坦。除“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非洲的安哥拉、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等国的项目投标,也显著增加,合同签约金额较大。投标项目大多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机场、高铁或高速公路、电站、炼油厂、集装箱码头、医院、保障房、学校、城市构建等。在实务中,面临较多的国家风险主要包括:项目所在国政治外交环境,如政府换届、政府信用、内战、受到国际制裁等。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