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火眼”辨别固收产品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18期 作者:翁晟 编辑:白琳
投资者要穿透到产品的底层资产,才能知道产品的真实风险。

2017年对于金融市场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7月14日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以及金融去杠杆、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等重要意见和措施。“去杠杆、防风险”听起来距离个人投资者很遥远,却切实影响着金融机构的业务,进而影响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产品风险案例频发

投资者从媒体报道中会发现,2017年的理财市场上固定收益类产品兑付风险曝光层出不穷,从信托、资管到私募机构都纷纷“踩雷”。投资风险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和股市相关的金融产品,在历来被高净值收益者视为“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信托、资管、私募等类产品中也开始蔓延。因而,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投资者如何选择固定收益类产品成为一大难点。

案例一:利得资本两款地产项目兑付危机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