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境外发债再起势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12期 作者:张瑜 编辑:章蔓菁
总体较为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为中资企业的境外发债提供了重要契机。

对于企业而言,境外发债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完善其国际信用;另一方面,有利于统筹运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拓新的融资渠道,降低综合财务成本。进一步来看,国内外宏观经济状况和相关政策制度与境外发债的融资环境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发债时机、发债规模以及交易架构等方面的选择。

境外发债潮起

近年来,中资美元债呈现供需两热的趋势。在2010年之前,年发债数量仅为两位数,违约率也相对较高,市场参与者大多为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欧美投资者;但从2010年起,在经济层面、政策层面等因素的推动下,中企境外发债的数量开始“井喷”,并开始进入亚洲投资者的视野。2010—2014年间,在美、欧、日集体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以及人民币汇率呈现单边升值趋势的背景下,私人部门倾向于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的配置策略,发债金额以每年近2倍的速度增长。2014年,债券发行数量突破2000只,债券发行金额突破2000亿美元。

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强,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开始反向修正:资产外币化、负债本币化成为新的配置趋势。提前偿还外债带来的存量减少和新增发债的增量减少,促使境外发债的速度有所放缓。2015年,债券发行数量为1480只,同比下降27%;发行金额2166亿美元,同比下降10%。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