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长期性停滞格局仍将延续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6期 作者:张明
由于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都可能在2017年遭遇逆风,因此2017年的全球经济增速难以显著提高。

根据IMF最新版世界经济展望的数据,2016年的全球经济增速约为3.1%,低于2015年的3.2%。事实上,2011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一直在不断下滑,从5.4%下滑至3.1%;年平均增速仅为3.5%,远低于危机爆发前20022007年的4.8%。金融危机的爆发似乎显著改变了全球的增长格局,而这一状况被美国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称为长期性停滞(Persistent Stagnation)。

长期性停滞为何会产生?目前有两种主流解释。第一种解释是,过去几十年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全球化与金融深化,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发生了停滞甚至逆转。旧的增长引擎动力消减,而新的技术革命尚未到来,将全球经济拖入增长换挡期。第二种解释是,金融危机的爆发重创了全球投资,使得当前全球的储蓄远高于投资,因此需要实际利率降到显著为负的水平,以使全球储蓄与投资重新达到平衡;但实际利率却受到名义利率零下限(尽管近期出现了名义利率为负的新情况)的约束和全球通胀率持续低迷的掣肘,无法深度下调。因此,全球储蓄一直高于投资,导致经济增长显著低迷。

2016年,发达国家总体经济增速由2015年的2.1%下降至1.6%。目前来看,除2017年美国经济增速较为乐观之外(IMF目前的预测为2.3%),其他经济体在2017年的增长态势都不容乐观:德国、法国、意大利的经济增长将会面临国内政治选举不确定性的挑战,其中法国与意大利尤甚;日本经济一方面受到2016年日元过于强劲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受到经济刺激政策空间越发狭窄的限制;加拿大2016年的经济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能源价格上涨,而2017年能源价格似乎很难再现2016年的小阳春。

2016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总体经济增速与2015年持平,均为4.1%。然而,其内部的增长结构则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经济增速反弹的国家多为资源出口国,其经济回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换言之,2017年这些国家经济反弹能否持续,要取决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后市走向。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