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海外中资银行如何提升客户粘性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5期 作者:黄卓然 曹阳 编辑:王莉
在全球日益趋严的合规监管环境下,海外中资银行应深入思考如何能优选客户并提升客户粘性。

2017年年初,境外金融市场一直在消化两则不寻常的新闻报导:第一则是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美国富国银行,被查出未经客户授权秘密开设200多万个账户以提升员工销售业绩和赚取奖金,被美国监管机构累计处以1.85亿美元的罚款;第二则是香港金管局向所有在港银行发出通告,针对部分银行从合规及反洗钱风险角度出发拒绝为客户开户的问题,要求银行顾及正当企业获得基本银行服务的需要。上述两条新闻尽管从表面上看并无关联,但两起事件实际上折射出的却是近年来境外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的合规成本高企与业务增长乏力的问题。鉴于过去十年间中资银行不断加快全球布局的步伐,部分银行还将国际化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如何在全球日益趋严的合规监管环境下优选客户并提升客户粘性,已成为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全球合规监管趋严

为什么境外市场会对两则新闻普遍感受到“不寻常”?美国富国银行是2008年次贷危机中少有的未受重创的欧美金融机构,且金融危机后持续增长的经营业绩更令其长期保有全球市值最大银行的头衔,其经营模式也被全球金融机构广泛研究及借鉴。“绩优生”此次却突发性地爆出合规丑闻,严重影响了银行声誉以及客户对其的信任。而香港作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过往极少出现银行不顾企业基本需要而拒绝开户的情况,银行把潜在的客户与业务往外推的做法着实令人费解。因此本文首先探寻的是两起事件的背景原因。

2008年金融海啸后,西方主要经济体大多陷入“泥淖”,各国普遍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本国企业居民的借贷与消费,欧洲央行以及日本、瑞士等国更是史无前例地推出了负利率政策。但除美国凭借其经济的良好韧性逐步复苏外,其他各国的政策收效不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升高,企业的借贷与投资意愿趋于保守;另一方面,极低的利率水平导致银行的存贷利差急剧收窄,净利息收入增长难以持续。在此背景下,多家知名的外资银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以新兴市场及大宗商品作为主要业务方向的渣打银行,在2015年出现了27年以来首次经营亏损,净亏损高达22亿美元;全球最古老的银行,也是意大利第三大银行锡耶纳银行,则因受意大利全国近20%不良贷款率的牵累而濒临破产,并引发市场对欧洲银行业新一轮危机的担忧。境外银行普遍面临极大的经营压力。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