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资

掘“金”一带一路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4期 编辑:刘丽娟
有色金属企业在境外进行投资与开发的过程中,可学习借鉴“先行者”跨国企业的经验,并在实践中探索适用自身的模式。

“一带一路”上的俄罗斯、中亚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处于世界重要产矿带上,矿产资源种类全,勘查开发程度低,与中国合作潜力大、互补性强。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合作开发了一些项目,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未来,这些地区仍应成为中国企业开展境外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开发和加工合作的重要区域。有意加入这一行列的国内有色金属企业,应在投资与开发的过程中,学习借鉴“先行者”跨国企业的经验,并在实践中探索出适用自身的模式。

跨国企业投资“一带一路”经验

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部分国家与地区,很多跨国矿业企业早在上世纪就进行了布局与投资,并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第一,长期布局,谨慎行动。在“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矿业开发投资,必须秉持长期发展的战略,不能盲目追求“短平快”。跨国企业一般根据全球矿业发展的趋势和投资热点,选择有前景的区域,进行长期布局,并采取重点关注、寻机进入、谨慎投资的策略;对风险很高的国家和地区,则持续关注、搜集信息,然后伺机投资。比如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中亚、俄罗斯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这两个地区作为世界资源能源丰富且开发潜力大的地区,日益受到关注。力拓、必和必拓、嘉能可等国际跨国企业,从21世纪初就在两个地区设立了办公室,目的是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矿业政策的变化,及时搜集矿业信息。之后,嘉能可在哈萨克斯坦进行了投资,基本控制了哈国铅锌铜的生产和贸易,并加大了与俄罗斯的有色金属产品的国际贸易。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