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话题
互联网企业ABS热潮
来源:
《中国外汇》金融&贸易2016年第2期
作者:
互联网企业凭借其在IT技术与数据处理方面的天然优势,不断探索其业务、资产与ABS的有效衔接,又一次成为金融领域的创新先锋。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深入,互联网企业正在成为商业形态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与此同时,融资需求的日益扩张与互联网企业“轻资产”特质带来的融资渠道受限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拓宽融资渠道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议题。为了拓展融资渠道,互联网行业已在输出金融资产和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企业,借助其在消费场景上的优势,已呈现出与消费金融的协同效应,又一次成为金融领域的创新先锋。从阿里巴巴蚂蚁微贷到京东白条等在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互联网企业不断探索其业务与资产的特点所在,通过资产证券化从公募市场获得了成本更低的资金来满足其融资需求。此外,资产证券化(ABS)在加速企业的再投资和再运营、增加企业与资本市场“亲密”接触方面的作用,也是互联网企业青睐ABS运作的重要动因。
具备开展ABS的“基因”优势
互联网企业天然具有强大的IT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这使得其可以较为容易地建立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需的IT系统与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风险控制体系,从而在筛选资产与控制现金流的核心环节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互联网企业能够用于证券化的资产多属小额分散类型,为满足资产证券化的最低规模,由上万笔资产组成的资产池十分常见;同时,在资产期限较短的情况下,实务中往往还需设计适当的循环购买结构以支撑券端。在这样的情况下,互联网企业拥有技术优势,因而可以较容易就开发出一个专门保障ABS正常运行的IT系统,以满足专项计划的资产服务需求,保证专项计划顺利、可靠、持续地运行;进而可以通过输入特定的合格标准自动筛选出适格资产池,并经系统自动打标识别完成交割,还能够开放给计划管理人全面监督的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