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出口信贷支持 助力中小微外贸企业保稳提质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国办发〔2022〕18号,下称《意见》),在第六条“加大进出口信贷支持”中提出“支持银行机构对于发展前景良好但暂时受困的外贸企业,不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根据风险管控要求和企业经营实际,满足企业合理资金需求”。在第七条“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支持”中提出“各地方加强‘政银企’对接,梳理一批急需资金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名单,开展‘清单式’管理,按照市场化原则,予以重点支持”。《意见》在通物流、拓市场、降成本等方面提出了十三条具体举措,有利于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实现进出口保稳提质任务目标,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商业银行作为出口信贷的资金供给方,可以此为契机认真梳理分析我国中小微外贸企业当前面临的融资困境,并提出加强出口信贷支持的解决方案,将政策目标落实落细,助力中小微外贸企业保稳提质。
我国中小微外贸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2021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6.05万亿美元,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大关,约占我国当年GDP的36%,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近年来,尽管我国进出口贸易国际市场份额显著提升,但也必须看到现阶段外贸形势仍存在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较预期缓慢且出现多方面结构性失衡,供给恢复慢于需求恢复,引起通胀高企和政策两难;另一方面,就国内而言,物流时效有所下降,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通畅,同时伴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推高了外贸企业的经营压力。中小微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稳定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发展过程中也伴随“融资难、融资贵”等一系列困境。从当前的信贷融资情况看,中小微外贸企业仍面临一些信贷政策不友好的局面,且融资成本偏高。其面临的典型融资困境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出口收汇授信支持困难。出口型中小微企业收汇多以T/T 为主,接受国际信用证付款方式比例偏低,这是因为信用证结算的基本流程是发货后凭货物文件到银行结算,结算周期长且成本高,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对中小微外贸企业来说风险较高,并且基于国外银行信用证项下的融资受国别额度、密押建立与否、同业额度等因素制约,获得银行支持需要严格而繁琐的流程。因此,中小微外贸企业倾向于选择能够直接付汇的交易方式,然而国际贸易因交易安全因素考虑形成以信用证结算为主的市场规则,当中小微外贸企业难以为此买单时就可能导致订单的大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