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实务

银行跨境电商金融服务“蓝海”探微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20期 作者:王秋石 编辑:白琳
银行需要加大对电商业态运行机制的研究力度,研发更加适配和贴合业态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并根据业态发展变化不断迭代更新,提高服务外贸新业态客户的能力,助力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跨境电商发挥无接触、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突破时空限制、减少贸易中间环节,成为推动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的新动能。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政策措施,商业银行也纷纷加大对跨境电商的金融服务支持,研发适配业态特点的金融产品。然而,银行跨境电商金融服务逐渐呈现出类型单一、产品同质化的特点:一是服务内容集中于结算和融资,主要为出口跨境电商收款、线上贷款两类;二是产品流程、原理等方面呈现高度同质化。银行跨境电商金融服务亟需突破,从“红海”中寻找“蓝海”。

跨境电商与一般贸易方式在贸易流程、操作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从而衍生出了未被充分发掘和满足的金融需求。本文围绕跨境电商客户在各个环节、流程的金融服务诉求,探讨在主流收款、融资以外易被忽视的电商金融服务产品,以期开拓金融机构服务跨境电商的思路和方式,共同助力跨境电商金融服务发展。

海关税款担保保函

海关税款担保保函可以帮助进口跨境电商提高货物通关速度,减少货物滞港时间,同时有效缓解电商经营者资金占用,服务电商企业更好经营发展。根据《海关总署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海关总署公告2018年第194号)等文件,海关会在进口电商货物通关过程中征收进口关税等税款,代收代缴义务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物流企业或申报企业)应当依法向海关提交足额有效的税款担保。银行保函是一种海关认可的税款担保方式。银行可以向海关开出以代收代缴业务人为被担保人、直属海关为受益人的海关税款担保保函,担保进口电商货物通关项下的进口关税等应纳税款,提供“先放后税、汇总征税”的便利通关服务。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