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实践

完善实需原则在资本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21期 作者:熊靖 编辑:任风远

实需原则是对外汇交易真实性、合规性和合理性要求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在推动外汇市场有序开放的当下,实行实需原则对避免主体交易“脱实向虚”、防范风险、维护外汇市场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实行实需原则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加以完善。

新形势下实需原则面临的挑战

一是判定业务“实需”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单证审核方式难以准确判定交易是否为“实需”。如银行为企业办理衍生交易时,要审核企业的合同、发票等单证;倘若企业利用关联交易构造交易背景、提供的是“表面真实”的单证,那么银行对“实需”的判定则是无效的。另一方面,对于境外交易的性质判别存在困难。如按照现行管理规定,内保外贷中债务人的借债资金必须用于正常经营范围内的相关支出,不得进行套利或其他投资性交易;然而对于境外资金实际用途的核实,目前在手段、人力等方面存在欠缺,因此准确甄别难度较大。

二是严格实需管理不利于避险功能的充分发挥。如《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试点的通知》(汇发〔2004〕103号)第五条第三项规定,企业须在订立合约时,明确远期外汇收入(或支出)的来源(或用途)。在实际操作中,假设订立一年期的远期结售汇合同,企业必须准确预见自己一年后外汇收支的来源和去向,否则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合同到期之后就无法同银行交割,进而构成违约。因此企业在决策时往往谨小慎微,外汇衍生产品的避险功能大打折扣。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