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广场

信用证修改引发的思考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21期 作者:刘颖 编辑:韩英彤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银行应当多与客户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并应站在不同角度、以不同身份多方面换位思考,力求以尽可能圆满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受益人对信用证修改的接受或拒绝有两种表示方式:向开证行发出明确接受或拒绝修改的通知,或通过提交的单据来表示对修改的接受与否。但如果单据上的数据不能明确显示修改内容,该如何判断受益人接受或拒绝信用证修改呢?如果修改中规定修改费用由受益人承担,而受益人拒绝修改,是否仍然应该向受益人收取修改费用呢?

案例回放

银行单证中心收到申请人A公司的信用证修改申请书,要求对一笔项下尚未来单的新近开立的信用证延展装期和效期。延展效期时,由于占用授信额度等原因,除收取常规的修改手续费之外,还需按照开证金额的一定比例,额外增收修改费。由于该信用证开证金额较大,因此,展期产生了一笔可观的修改费用。依照申请人提交的修改申请书上“本笔修改费由受益人承担”的指示,银行单证中心在707报文末列入了此次修改将收取的具体金额,并注明由受益人承担。

一个月后,银行单证中心收到该笔信用证项下来单。出乎意料的是,来单并未超过修改前原证的效期,提单上的装运日也并未超过修改前的原证装期,且本次来单已经将信用证规定的所有货物装运完毕。由于该证既不允许分批装运,又未规定金额及数量的上下浮动,所以应该不会再有后续来单。此前,银行单证中心也未曾收到受益人对修改接受或拒绝的明确通知。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