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专题

互联互通新时代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21期 本刊记者:靖立坤
通过交易所等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机制,实现了两个市场的投资者和产品的直连,提高了跨境投资服务的效率。

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沪伦通……资本市场开放的进程逐步推进。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沪港通、深港通的开启意味着什么?即将开通的沪伦通又能为其带来什么?在资本市场开放的进程中,商业银行能够做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徐莹、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国际金融部总经理林琳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方敏。

中国外汇:2014年沪港通的启动,拉开了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的大幕(之后放开了深港通,还将开通沪伦通)。作为此项业务的参与者,您如何看待沪港通?

徐莹:沪港通是首个允许境内个人投向香港证券市场,以及境外个人投资中国A股市场的双向产品,相比通过QFII、QDII等渠道更具划时代的意义。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沪港通业务的启动,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面向境外市场的大门已经打开。

林琳:首先,沪港通是党中央根据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战略需求做出的重大决策。沪港通推出前,我国股票市场正处于低迷期,沪港通的推出有利于香港帮助沪深蓝筹股走出低迷状态。其次,沪港通的启动是对市场需求的积极响应。彼时,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已经发展5年之久,离岸人民币规模大大提升,但缺乏必要的人民币资产配置渠道,对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最后,从长远看,沪港通的推出可以让更多的境外机构主动关注和认识中国股票市场和中国上市企业,将成为中国企业展示全球化发展的重要窗口。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