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全球债务拐点与全球资产重估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21期 作者:张瑜 编辑:孙艳芳
当前,全球债务持续的沃土已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全球政府财政托底的空间明显不足。在此背景下,全球资产价格重估幅度的影响或许不可小觑。

全球债务的雪球自2008年以来越滚越大已是不争的事实。按照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全球非金融部门债务占全球GDP比重已从2007年底的200%左右攀升至2017年底的244%。从部门结构看,居民部门是相对去杠杆的,其债务占GDP的比重较2008年金融危机高点有所下降;但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迅速接棒,债务增长较快,已成为加杠杆的主要主体。从债务水平看,全球企业部门债务占全球GDP的比重最大(96.6%),其次是政府部门(85.7%),居民部门最低(62.1%)。相较2008年金融危机的债务高点,企业、政府和居民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分别增加了6.8、8.2和-5.9个百分点:企业和政府部门是本轮债务增长的主要推手。对于全球债务的未来演变,笔者认为有三个问题需要关注和思考。

第一个问题:全球债务持续的沃土是否生变

从宏观层面看,2008年以来,债务的滚续主要是超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推动;2015年,美国经济率先开启了本轮复苏,随后欧洲经济和全球贸易也开始复苏,各国纷纷跟随美国跨入加息队伍,因此,2016年以来债务的持续,主要依靠的是全球经济增速的提升。由此引发第一个问题:眼下全球债务持续的沃土是否发生了变化?换句话说,就是上述两个使全球债务得以持续的条件是否还存在?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的上行趋势将面临拐点。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的最新展望中,将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速下调了0.2个百分点至3.7%,而且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都进行了下修。这也就是说,全球经济增长将在2019年开始回落,本轮繁荣增长的拐点已经越来越近。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