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投资厄瓜多尔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10期 作者:张昕 编辑:王亚亚
反思前政府的政策缺陷、鼓励私营经济发展、吸引和拉动外国投资、压缩公共债务规模,是厄瓜多尔新政府在这近一年执政过程中形成的共识。

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是“一带一路”倡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地理上的自然延伸。厄瓜多尔矿产资源丰富,是拉美地区第五大石油生产国。自2000年起,该国推行货币美元化政策,用美元取代当时因严重通货膨胀而价值极低的旧货币苏克雷,实现了国民经济和中央财政的平稳过渡。中厄两国于1980年建立外交关系。目前,中国是继美国和欧盟之后厄瓜多尔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厄瓜多尔则是中国在拉美的第十大贸易伙伴,2017年双边贸易额约37亿美元。

十年合作焕发新生机

2007年至2017年的十年间,厄瓜多尔在经历了过去多年的政局动荡后,进入了一段平稳发展时期。前总统科雷亚于2007年首次当选。以他为首的左翼政党执政联盟,倡导加强中央政府对经济的总体控制,在战略领域推动国有化。在首个任期内,科雷亚借助高油价所带来的财政便利扩大主权债务规模,加大了在能源、电力、交通等领域的公共投资。2014年国际油价下跌前,厄瓜多尔保持着年均3%—4%左右的经济增长率,通胀稳定在1%—2%左右,失业率维持在5%以内。当地民生得到明显改善,整体社会治安状况同步好转。这期间,大批中资工程承包企业进入厄瓜多尔市场,使厄瓜多尔成为继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之后中资企业高度集中的又一个拉美国家。目前在厄瓜多尔的中资企业数量已过百,在石油、电力、交通、通信、教育等领域,利用中方资金和当地政府预算,承接并完成了大批传统的工程承包或EPC总包项目,总体履约情况良好。但2014年后,受该国政府财政收入萎缩的影响,也有相当多的项目出现工程款严重拖欠的问题。

由于前总统科雷亚推行扩张性的公共财政政策,忽视了对私营经济的政策倾斜,导致私营领域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加之当地外国直接投资欠缺,2016至2017年间,厄瓜多尔政府公共债务余额逼近宪法所规定的占GDP40%的上限。雪上加霜的还有日益严重的官员腐败问题,以及国际油价下行的不利因素,从而导致厄瓜多尔在2015、2016两年连续出现经济负增长。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