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章 金融

2018贸易金融:沉舟侧畔千帆过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1期 作者:舒力 编辑:王莉
在全球经济迎来复苏拐点、互联网时代升级发展、颠覆性技术走入金融的新时代,银行贸易金融也会在2018年迎来美好的春天。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已走过10个年头。鉴于十年间宏观层面及微观领域的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2017年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拐点的出现,笔者预测,2018年贸易金融的发展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趋势一:全球贸易总量上升,国际融资需求扩大

贸易金融的发展与全球贸易的总量和活跃度密切相关。2017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主要国家货物贸易增速超预期,一举扭转了2016年全球进出口商品贸易增速为负(-3%)的局面。基于贸易大国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2017年9月份,世界贸易组织(WTO)将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的预期由4月份的2.4%大幅调高至3.6%。2017年前11个月,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了12.6%,扭转了前两年负增长(分别为-8%和-0.9%)的态势,全年增速超过10%已成定局。

笔者认为,2018年全球贸易和中国进出口贸易将延续2017年触底反弹的良好态势,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2017年全球经济的普遍好转和全球贸易的大面积复苏,为2018年经济和贸易的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7年10月,IMF在其公布的年度经济展望中,将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71%。而经济的增长无疑会给贸易带来繁荣。另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依靠中国,且5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同期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的总和;同时其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仍将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基于以上原因,虽然有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收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2018年全球贸易的稳定增长仍然可期。

二是“一带一路”倡议将在2018年后的若干年对中国经贸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东接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沿线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的前三季度,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的贸易总量达到7859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达96亿美元,在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967.2亿美元,同比增长29.7%。此外,中国企业还在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同时,与格鲁吉亚、欧亚经济联盟、东盟、马尔代夫、巴基斯坦、新加坡等经济组织和国家的自贸协定及升级谈判也在加快推进。这些都将为2018年及以后中国国际贸易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扎实推进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际贸易总量的增长必然会增加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而贸易金融的增加也会提升贸易进出口商的信心,进而推动其扩大业务规模,促进产业升级。

趋势二:互联网时代的升级发展将带来贸易服务的平台化和国际国内贸易的一体化

在互联网不断升级发展的时代,每个人、每个机构、每个行业必然都会受到互联网的深刻影响。贸易金融的发展,先是由单笔孤立的交易向上下游纵向延伸,从而发展出针对单笔业务自偿性的贸易融资产品;进而针对同一行业的集中化效应所形成的、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开发出基于核心企业风险控制的配套企业的供应链融资。

未来的综合贸易金融服务平台,将涵盖更多的行业,拥有更广泛的服务群体,并会通过开发包括产供销各环节、境内外各区域、结算兑换融资各种形式的综合性业务而更具服务的深度和一站式效率。在“互联网+”不断向“物联网+”演进的过程中,供应链金融将使现有的基于大型核心企业的贸易平台和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平台走向融合。

在综合性贸易金融服务平台的框架下,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将在系统运行、交易展现、前后衔接上实现一体化,使融资在各贸易环节的嵌入更加精准,衔接也会更加流畅。由于贸易各相关方的参与都在一个平台上,融资机会的捕捉、融资效率以及融资风险的控制也都会较传统方式有很大改进。

趋势三:区块链技术在贸易领域应用的深化,或将带来国际贸易融资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强了贸易真实性的风控,所以其在贸易融资中的应用将得到更大的扩展。其采取的信息点对点的加密传输技术,实现了去中心化,减少了中间环节,可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利于提升贸易融资的质态。

2017年,因区块链技术应用进展巨大,已从概念证明进入到生产阶段,故被一些专家评价为“区块链”的应用元年。笔者也欣喜地看到,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及融资领域的运用正在不断推进。但总体而言,区块链技术在行业中落地应用方面,国外比国内起步早、研究深、推动实。从国内角度看,央行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字货币方面的研发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商业机构应用方面则整体偏弱;在国内商业机构中,非金融机构好于金融机构,非银行机构好于银行,中小银行好于传统大银行。

目前欧洲在推动区块链在贸易融资领域中的运用表现抢眼。如,欧洲We.trade财团建立了贸易融资区块链联盟,运用分布式记账技术为欧洲企业搭建了一个共享平台,以使各家企业在国内和跨境贸易融资中变得更加容易;包括汇丰银行和荷兰银行在内的欧洲七大银行创立了数字商业链(Digital trade chain,DTC),旨在促进本地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2017年6月份,IMB公司成功竞标DTC,为其2017年年底上线起到了强有利的推动作用。

国内一些金融机构也在将区块链技术实际应用到跨境及国内贸易领域迈出了探索的步伐。2017年5月,中银香港以区块链技术完成了首笔贸易融资,成为全球首家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贸易融资的银行。2017年年2月份,招商银行及永隆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外向系统内直连跨境支付业务上线试运行,目前已累计完成23000多笔,金额超过35亿元;12月21日,招商银行还完成了全球首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人民币同业清算业务,区块链技术运用进一步提速。2017年7月,中信银行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Block Chain based Letter of Credit System,BCLC),是国内银行业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信用证结算领域,并于当月利用BCLC开展了真实国内信用证业务,金融超过1亿元人民币。此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结算国际业务,建立起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证信息和贸易单据电子化传输体系,实现了国内信用证的电开代替信开。

国内互联网巨头领袖马云在2017年12月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致辞中提到“全球化必须更加普惠”,“300年前贸易掌握在几个帝王手中;30年前贸易掌握在6万家大企业手里;未来贸易应该属于中小企业。过去是20%的人受益,未来必须是80%的人受益”。可以想见,包括互联网、区块链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必将带动贸易的平台化和普惠化发展,从而推动贸易融资由小众化向大众化发展、由高端化向平民化发展、由零售化向批量化发展、由人工化向自动化发展,极大地提升贸易融资的广度、深度。在新的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依然焕发着永恒的青春。国内机构,无论是科技金融公司还是金融科技机构,都需要对如何通过新科技把握未来全球金融的主导权,占领未来金融的致高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为此加倍努力。

纵观历史,未来的的市场永远比我们的预测要更加复杂,因此,以乐观为主基调的预期中也不排除有值得担忧的问题。一是主要国家或经济体基于自身利益仍会在开放和保守中逡巡,贸易保护主义还会掀起浪潮且力度不小也非孤例。二是新模式、新技术,特别是可能具有颠覆性的技术的发展会相对曲折。这其中有新事物的发展需要不断试错、逐步完善的客观规律的作用,还有监管谨慎的天性会牵住新事物快速发展的缰绳,更有新旧力量博弈中,受到拥有既得利益的传统势力对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区块链技术植入贸易金融从而形成开创性新模式的“有意识”忽略或“无意识”抵制的影响。以上都会对贸易金融的快速增长进程产生一定程度的逆向影响。

综合来看,贸易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不断明朗,机遇和挑战同在。笔者认为,在推动贸易金融的发展中,关键应把握住三点:一是要保持思维开放而不是画地为牢,要寻求合作而非孤军作战,行业携手之外还要跨界合作;二是要拥抱创新而不因循守旧,要积极尝试、勇立潮头,而非亦步亦趋拾人牙慧,因为互联网的时代的特点本就是“先人一步”的生存规则;三是不但要有开放的思维和创新的技术,还要怀有兼世情怀和普惠之心,这样才能通达天下。在全球经济迎来复苏拐点、互联网时代升级发展、颠覆性技术走入金融的新时代,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金融危机后又走过十年的国际贸易金融,已逐步积蓄起强大的动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国际贸易金融在2018年必将迎来美好的春天!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