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推进经济发展导向的人民币跨境自由使用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21期 作者:潘英丽 编辑:孙艳芳
当前,人民币跨境自由使用的重点可放在国际大宗商品的计价、中资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贸易投资服务的人民币国际业务,和建设离岸人民币具有内生稳定性的回流机制上。

自2015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各项相关指标均有大幅提高。如何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笔者认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与“一带一路”倡议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布局,应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主,建设金融交易网络为辅。我们需要构建既能增进国内外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又可便利人民币跨境自由使用的市场机制和政策环境。

人民币跨境自由使用的着力点

当前,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市场处在相对稳定的良好状态。市场流行的看法仍然是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货币自由兑换,需要加快资本账户的开放。笔者的观点是:国际货币最终是要自由兑换的,但并非人民币国际化就先要自由兑换;货币自由兑换也不等于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

首先,货币自由兑换比资本账户开放有更深厚的内涵。货币自由兑换最初是指金本位下纸币与黄金之间的自由兑换,之后进入有限兑换和不可兑换阶段。黄金非货币化后,主权国家法偿货币的自由兑换已具有四个新的内涵:(1)政府承诺币值稳定;(2)政府承诺保护私产;(3)发行国具有强大的可贸易品生产与出口能力,为境外流通的本币提供物质基础;(4)境外持有人“可自由使用”,也即本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具有支付、结算、投资、交易的便利或低成本。大宗商品的计价、金融机构提供以本币为载体的国际金融服务、离岸金融市场的培育和在岸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都可有效提升货币的“自由使用”度。而资本账户的开放,只是其中的离岸人民币回流和以本外币兑换为条件的资本跨境自由流动。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