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人民币入篮一周年:成就、挑战和发展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21期 作者:王国刚 编辑:孙艳芳
人民币在“篮”中的地位依然有待进一步加强、稳固。这既取决于国际社会各种因素的变化,也取决于中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

2015年11月30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88个成员高度认可下,IMF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以下简称“人民币入篮”),并于2016年10月1日实施。如今,人民币入篮已经一周年。一年来,尽管国际形势云谲波诡、动荡不安,但人民币经受住了考验,不仅有效地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中国的对外开放进程,国际声誉大为提高,而且有效支持了国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改革,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创造了有利的货币金融条件。但也要看到,人民币入篮并非一劳永逸之事。根据IMF的规定,每隔5年将对SDR货币篮子进行新一轮的评估,已进入SDR货币篮子的主权货币如果达不到规定的条件,就有可能“出篮”。因此,人民币在“篮”中的地位依然有待进一步加强和稳固。这既取决于国际社会各种因素的变化,也取决于中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

人民币入篮一周年的丰富成果

主权货币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社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实质性构成部分。人民币入篮,标志着中国主权货币得到全球各国和地区的公正认同。2015年11月30日IMF决定将人民币入篮后,中国主权货币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话语权和影响力得到快速提升。

第一,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从跨境人民币收付业务看,2016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9.85万亿元,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金额的比重为25.2%,连续六年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收付货币。其中,经常项目人民币收款2.15万亿元,付款3.08万亿元,净支出9273.7亿元,收付比为11.43。2017年前9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0.29万亿元,同比增长16.6%,且人民币的收付金额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2016年“资本项目”中,人民币收款1.63万亿元,付款2.98万亿元,净支出1.35万亿元,收付比为11.83(参见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7年10月6日,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Swift)公布的数据显示,以价值计算,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体系中所占市场份额达到创纪录的2.79%,首次超过日元,跻身于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从储备货币看,IMF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的数据显示,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的币种范畴,人民币储备在2016年12月末达到845.1亿美元,占标明币种构成外汇储备总额的1.07%;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储备规模进一步达到993.6亿美元,较2016年年底又增了长9.5%。此外,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金额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2017年10月1日,IMF总裁拉加德强调指出,人民币将被国际社会认可,成为可自由使用的国际货币。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