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跨国公司入新轨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20期 作者:武常岐 编辑:章蔓菁
一些跨国公司将会因为缺乏竞争力而被淘汰出中国市场,而那些兼具全球竞争力和本地适应力的跨国公司则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其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使其一度成为本土企业竞相模仿的标杆。然而近些年,情况似乎正在发生转变,相较于鼎盛期的一往无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调整在华经营战略,攻防转换背后,跨国公司在华的真实经营状况究竟如何?通过梳理跨国公司在华经营历程,以及分析影响其战略布局的因素,或许可以一窥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最新动向。

在华“三步走”

总体来看,跨国公司在华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到2000年,该阶段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期,对外开放使得来自跨国公司的资本和技术与国内充沛的劳动力资源充分结合,带来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同时跨国公司凭借自身在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上的显著优势,以及所获得的超国民待遇,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的垄断优势和丰厚的盈利。第二阶段是2001年至2008年,加入WTO使中国得以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进一步消除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方面的体制障碍和不确定性,加上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跨国公司继续加快在华投资,制造业及其相关领域成为备受青睐的投资方向,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世界工厂的地位得到稳固。第三阶段是2008年至今,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伤害,相比之下中国稳定的经济形势使其成为跨国公司全球资产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随着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新变化,跨国公司的在华战略布局也开始呈现出新动向。

转向新布局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