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实践

基层外汇局事后监管改革构想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17期 作者:元喆涛 编辑:靖立坤

近年来,随着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外汇局积极转变管理理念,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不断深化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的外汇管理改革,主动转变管理职能、简化管理流程、改进管理方式、强化事后监管,不断优化管理资源配置,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改革过程中,事后监管工作仍存在一些困扰外汇管理改革有效推进的瓶颈。本文通过分析基层外汇局事后监管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提出继续以改革统领全局的指导思想,不断推进外汇管理组织架构、监管思路及方法的持续创新,推动形成基层外汇局事后监管的新局面。

事后监管现状

事后监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外汇管理行政审批环节的持续减少、审批材料的不断简化,市场主体间交易的日益复杂,以及产品创新的层出不穷,都对事后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经常项目管理部门、资本项目管理部门分别从不同职能定位出发,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境外投资、外债等项目开展非现场核查和现场核查工作。检查部门运用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等工具,对多种来源的非现场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筛选外汇违规与异常交易线索,开展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工作。

事后监管的方法尚处于探索期。基层外汇局在事后监管方面始终在不断探索,工作机制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完善。在监管内容方面,企业程序性违规的可能性大为降低,凸显了发现以缺乏交易背景真实性为核心的实质性违规线索在事后监管中的重要性。在监管手段方面,外汇局通过柜台指导和行政审批指导企业外汇业务的情况大大减少,系统监测和指标预警逐渐成为事后监管的核心手段。目前,经常项目的总量核查、大额高频等指标已开始使用,但资本项目的事后监管核查指标尚不健全,跨业务类别的、符合主体监管要求的预警指标较为缺乏。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