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慎重处理涉汇案件各环节的期间问题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17期 作者:孙忠喜 熊光辉 编辑:靖立坤

期间是执法程序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期间计算是否准确,直接影响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行政行为超过法定履职期间再做出,或者当事人相应救济期间未届满先做出,即使该行政行为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不造成任何影响,该行政行为也会因程序不合法而无效。“9·16”特大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系列案件办案过程复杂,涉及的期间多,因此期间问题的把握尤为重要。从系列案件办理实践看,相关法律规定不完善,对部分期间的法律属性存在理解不一,工作日和自然日以及起止时间点计算规则不明确等,均可能导致期间计算错误,引发法律风险。

系列案件的期间问题及应对

“9·16”系列案件办理过程涉及的期限较多,仅外部期间就有行政法律责任追究时效、当事人陈述申辩期间、听证环节相关期间、各类文书送达期间、主动执行和强制履行相关期间、行政复议和诉讼程序相关期间等十余类。从办案实践看,除办案人员的责任心外,妥善处理涉汇案件期间的关键,在于正确掌握期间的计算规则,厘清期间的法律属性,以及领会不同期间对办案单位和当事人的不同法律意义,慎重解决涉及期间的相关问题。

合理认定自然日和工作日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