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深化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17期 作者:周景彤 编辑:林锋
今后,中国经济应从三个方面积极应对经济结构的新变化:延缓潜在增长率下行、寻找消费和投资的平衡点、主动创造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在制度变迁、全球产业转移和低要素成本优势三大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实现了“起飞”和高速增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竞争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新趋势、新特点。从经济史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就是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经济结构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地区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笔者将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面临的一些新挑战,探讨中国经济结构中出现的新亮点、新变化,并提出应对新挑战的政策建议。

供给侧的新挑战不小

从供给角度看,经济潜在增长率主要由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所决定。不论是劳动力结构、资本积累效率,还是全要素生产率,近几年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是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年龄结构看,少儿抚养比下降和老年抚养比上升成为发展趋势。2012—2015年,中国16—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累计减少约1300万人,抚养比压力从2011年开始逐步上升。这意味着人口数量型红利逐步削弱(见图1)。从城乡结构看,可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减少,超过50%的45岁以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已经不再务农,其中25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70%以上已经离开了农村。根据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资料,中国农村有劳动力4.97亿,除去已经转移就业的2亿多人以及从事农业需要的1.8亿人,尚有1亿左右富余劳动力。近几年农民工增速已明显放缓,从2010年5.4%的高点逐年降低至2015年的1.3%。劳动力结构的重大变化,将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