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不良ABS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2期 本刊记者:韩英彤
刘焕礼说,尽管各家商业银行以最大诚意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优先档证券本金及收益安全,但如何从试点阶段过渡到常态化经营阶段,至今依然没有明确答案。

2016年,不良资产证券化再次起航。作为国内最早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机构之一,广发证券在2016年作为联主券商承销了“工元三期”资产证券化项目( 40.8亿元),并在年底资金面极为紧张时顺利完成发行。为此,我们专访了广发证券资产管理(广东)有限公司资产支持证券部总经理刘焕礼。他有近10年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经历,并参与了从2007年至2014年历次监管机关主导的证券化立法过程。他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最大难点在于定价与估值。尽管各家商业银行在目前试点阶段均拿出“最优良”的“不良资产”入池,并以最大诚意采取包括让利在内的增信措施来确保优先级证券本息安全,但如何从试点过渡到常态化经营,至今依然没有明确答案。

《中国外汇》:截至2016年末,我国共发行14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请您评价一下这些产品有哪些不同以往的特点?

刘焕礼:我先释疑一下,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以银行不良贷款为基础资产进行的资产证券化。需要注意的是,不良资产并不等同于完全无法收回的贷款。按照《贷款分类指导原则》,银行贷款根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和风险程度可分为五类,次级、可疑、损失等三类为不良贷款。预计损失率方面,次级类为30%—50%,可疑类为50%—75%,损失类为75%—100%。因此,不良贷款的偿付能力虽然弱于正常贷款,但仍然拥有资金回流的能力。

相较于其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资产证券化的突出优势是通过超额抵押、结构分层、第三方担保、流动性支持等内/外部增信,提升证券的信用等级。结构分层是其最有特色的技术,即将拟发行的证券分为不同风险和收益,如优先级和次级证券。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首先偿付优先级证券的本金和收益,风险和剩余价值则由次级证券吸收。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