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探索零售类不良资产证券化新路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2期 本刊记者:韩英彤
刘辉认为,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是探索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创新方式,也是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和完善金融市场机制的大胆尝试。现阶段,不良资产证券化已成为招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常规渠道之一。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后,各家试点银行均积极筹备,并在2016年推出了14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获得了监管机构的肯定和行业的广泛关注,市场认可度颇高。其中,在2016年发行单数最多并率先发行信用卡和小微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招商银行,更受到业内瞩目。为此,我们特专访了招商银行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刘辉。她认为,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是探索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创新方式,也是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和完善金融市场机制的大胆尝试,对服务经济转型和稳定金融大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而言,关键是判断估值是否合理。为了保证估值的公正客观,目前市场上已发行的产品几乎都引入了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与评级公司、次级投资者一同参与尽职调查,最后的估值平衡了各方的意见。而对于发起银行而言,保证后续贷款的清收力度也是关键所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来解决。

《中国外汇》:在商业银行不良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作为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分散风险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作用。您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后给招行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

刘辉:在当前形势下,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转型深入发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日益凸显。不良贷款会导致银行资产损失,影响其财务的稳健性和流动性,削弱其信贷投放能力。单凭商业银行自身实力或国家财政注资,是无法完全化解大规模的不良债务的。而不良资产证券化,则能够将不良资产的风险和收益,通过市场化的原则进行风险定价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参与机构各自的优势,从而降低化解不良资产的社会成本,并为境内外各类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更为丰富的证券化产品,提高市场的有效性。此次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是探索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创新方式,也是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和完善金融市场机制的大胆尝试,对服务经济转型和稳定金融大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对银行而言,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有效化解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通过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银行可有效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增加资产流动性,提升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后,招行在业内无实践先例的情况下,基于自身的海量数据建立了评级估值方法,开中国零售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先河,率先发行了信用卡和小微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突破了以往零售不良资产难以批量转让的障碍,为商业银行零售类不良资产处置开辟了新的道路。截至2016年底,招行已发行信用卡、小微和对公三个类别下的四单产品,合计处置不良资产59亿元。不良资产证券化已成为招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常规渠道之一。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