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章 金融

区块链引领互联网消费金融变革

来源: 《中国外汇》2016年第23期 作者:夏谦谦 编辑:王莉
区块链技术有望引领身份识别、抵押物确权及贷后管理等信贷环节的技术升级,从而给消费金融的行业发展带来新变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外需环境持续低迷,由此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与之相应,消费金融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不过,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消费金融也遭遇到局部市场乱象频发等问题,并呈现出市场加速分化、渠道加速融合等新的特点。照此趋势,行业将会很快告别高速增长期。不过,区块链技术有望引领信贷环节的技术升级,从而给消费金融行业的既定发展趋势带来新的变数。

消费金融发展提速

当前,消费金融业务的各类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宏观层面看,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要“适应消费加快升级,以消费环境改善释放消费潜力,以供给改善和创新更好满足、创造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明确了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诉求。2016年3月14日,发改委与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推动银行卡刷卡费率的市场化定价;月底,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明确推进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的常态化;4月15日,人民银行发布《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信用卡费率、计息方式、还款方式等进行松绑,给予银行业更多的自由度。上述一系列政策支持,为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离不开生态圈和产业链中各环节的通力配合。具体到消费金融,近年来,在资金来源、资产获取、风险防控和不良催收等主要的环节上,已经涌现出一大批专业化的公司,为从业者提供了完善的服务和支持,助力生态体系日趋完善。

近年来,消费金融企业在资金来源渠道上已大大优化。首先,是一些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企业已经可以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也可以公开发行一些债务性工具进行融资;同时,一些正规的金融机构也开始向消费金融企业敞开融资大门。其次,以足够的大数据基础和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为前提的大数据风控,曾经是很多企业进入消费金融市场的主要障碍;而现在,随着专业的大数据服务公司和征信公司的出现,大数据风控的基础工作都可以外包给第三方进行,因而大大降低了市场的进入门槛,市场参与者得以快速增加。

在各项政策支持和内外部环境的支撑下,消费金融市场取得了跨越式增长。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互联网消费金融累计交易规模2356.4亿元,同比增长1186.2%,增速同比提升980个百分点。预计到2018年,全年的行业交易规模有望达到38680.7亿元,较2015年增长15.42倍。

消费金融的新特点

在市场规模快速扩容的过程中,消费金融行业呈现出典型的高速增长市场的特点:一方面是随着市场主体的不断涌入,行业内各主要环节分工趋于细化,生态体系日趋完善,进入门槛逐步降低,市场快速扩容;另一方面,则是过多地机构扎堆局部市场,使得局部市场红海化,竞争乱象频发,并将加速行业拐点的到来。具体来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已经呈现出以下趋势性特征。

趋势一:局部市场成红海,乱象频发,风险增大

对细分场景的布局一直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最重要特征,也是创业型企业在巨头之战的缝隙中活下来的最好展业思路。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场景布局已经涵盖校园、家装、汽车、租房、信用卡还款、旅游、教育、医疗、婚庆、农业等各类细分市场。整体上,互联网金融各类场景仍处于高速增长期,但具体到局部市场,因从业机构过多导致竞争手段突破合规红线,乱象丛生,甚至引发监管出手整顿。

趋势二:警惕行业洗牌,两极分化隐现

行业发展的两级分化是当前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共同特征,在P2P、第三方支付等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相对而言,消费金融行业尚不突出,但苗头已经出现。

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低门槛+高息”:通过降低门槛来避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正面竞争,通过高息来弥补因降低准入门槛带来的风险损失。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互联网金融产品大量覆盖普通白领、蓝领工人、在校大学生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户等群体,充分实现了信贷产品的下沉和普惠化。与之对应,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利率也被屡屡诟病为“高利贷”:市场上主流的针对蓝领工人的消费金融产品,年化利率基本在40%以上,针对普通白领的产品,年化利率也基本在25%以上。随着互联网巨头大举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凭借较低的资金成本和出色的风险控制能力,普遍可以提供与银行信用卡相当的利率水平,从而大幅拉降了行业平均利率。对于中小型消费金融企业,继续提供高息借贷产品将缺乏竞争力;但限于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等原因,又难以提供低息产品。这种情况将使其逐步被挤出优质客户的市场,导致行业分化加速。

趋势三:辅助性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所谓辅助性行业,严格说来就是不涉及金融业务本身,只是依靠数据、科技的手段为金融企业提供服务支持的行业。其典型如大数据服务企业、征信企业、不良资产催收企业、聚合支付企业,甚至第三方信息平台等。因为是为整个行业提供中立性服务的,所以参与业务竞争的巨头本身反而不容易做好此类业务,为创业型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发展空间。就消费金融的周边行业来看,大数据服务和贷款催收就是两个典型的有发展前景的辅助行业。以大数据为例,从大环境上看,IaaS、PaaS、SaaS成为潮流,软件和服务外包越来越被企业接受。就金融领域而言,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高发,为大数据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一般来说,大数据服务商可以提供身份验证、用户画像、信用评估、黑名单、实时预警、催收管理、账户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恶意营销管理、羊毛党识别等服务;与之相应,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巨头、数以千计的在线借贷企业和第三方支付企业,都是大数据服务商的客户。

鉴此,中小型的创业型企业已经很难在消费金融市场业务层面立足,将不得不在辅助性行业寻找发展空间。然而,在笔者看来,随着区块链技术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实践运用,消费金融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变数。

区块链技术有望引领变革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和去信任的双重特征,可以完美地解决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陌生人信任等难题,使得“个体经济”成为可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中,区块链将改变交易流程和记录保存的方式,从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显著提升效率,也被认为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与清算、票据交易、证券发行与交易、产权交易、客户征信与反欺诈、反洗钱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市场环境。结合消费金融目前的行业现状,笔者认为,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消费金融在欺诈风险防控和动产抵押贷款的产业创新等方面,有望迎来重大突破,从而改变行业既有的演变轨迹。

一是通过身份识别手段的变革,破解欺诈风险难题。在互联网消费金融中,欺诈风险是平台面临的最大风险。目前,平台多综合利用实名认证、地理位置定位、交易行为特征、设备信息等手段,进行综合防控,但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风险识别精度和好客户误杀的两难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息记录则具有去中心和去信任的特点,信息不易被篡改。理论上,平台可在客户准入环节对接专门用于身份识别的区块链系统,强化欺诈风险防控能力。从实践看,IBM与法国国民互助信贷银行已经合作完成了旨在创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的区块链项目概念验证。该项目通过采取超级账本的区块链框架,引导客户向第三方提供身份证明。

二是通过动产抵押物确权、估值和贷后管理手段的创新,打开动产抵押消费信贷市场的空间。目前,受抵押物可移动、易损毁、重复抵押问题突出、产权造假等因素的影响,以车抵为代表的动产抵押贷款产品发展受限。鉴此,平台多通过强制抵押人购买保险、安装GPS定位设备等手段进行风险缓释,成本较高。在线分布式账本能够让参与者更加容易追踪特点资产的所有权。理论上,区块链技术可被应用于动产抵押物的确权和追踪,从而打开动产抵押信贷产品的市场空间。以汽车为例,理论上,汽车厂商可以基于区块链技术为所有出厂汽车建立零部件信息专用系统和汽车流转专用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汽车的估值难题、追踪难题和确权难题,从而大幅降低汽车抵押贷款产品的业务门槛和运营成本。从实践上看,目前在珠宝行业已经出现类似实例,即运用区块链技术来追踪钻石的来源,使得买家可以识别出哪些钻石来自强迫劳动盛行的地区,或者利用之前的销售所得支持暴力活动的地区等。

综上,一方面,区块链技术的引入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消费金融业务面临的欺诈风险防控难题,从而大幅降低平台的风险成本,使得中小平台也可以提供“低门槛+低利率”的消费金融产品,形成与巨头性企业持续竞争的实力,并有望大幅延缓甚至改变消费金融行业的分化速度和轨迹;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抵押物评估和管理难题,大大拓宽行业发展空间,从而大幅推迟行业增速转折点的到来,使行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