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章 论衡

新时代的大窗口: 从广交会到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

来源: 《金融&贸易》2018年第4期 作者:诸建芳 崔嵘
当前中国经济的环境与当年广交会举办前的处境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可以预见首届进口博览会也可能会对国内经济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体的博览会,吸引了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余家企业参与。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首届出口博览会——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体现着中国外贸的变化,更体现出国内消费需求的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对首届广交会的背景和发展历史的梳理,分析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广交会:主动扩大出口

广交会是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

1953年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发展重工业,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改变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发展的状况。1957年年底,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3%,实现了年均18%的增长率。但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体系建设主要是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而从五十年代末开始,由于政治原因,中苏关系日益紧张,当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所需的机器设备受到限制,我国有很大的用出口创汇购进所需的机器设备和技术的需求。另一方面,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我国当时已经能够批量生产一些轻工业产品、化工产品、矿产品以及手工艺品,国内的供给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当时国内劳动收入分配制度的问题,使得居民的收入水平并没有出现相应的大幅变化。因此产生了供给大于国内需求的新问题,产品急需拓展海外的市场。

因此,得益于我国经济建设,国内已有较多的产品等待出口来拓展销路;同时为了下一步经济建设同样需要通过出口换汇来购进更多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基于以上原因,广交会于1957年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广交会为中国打开了海外市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广交会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61年。广交会为中国出口打开了市场,同时,广交会也不断从政策层面支持进口业务的发展,推动进出口贸易齐头并进。广交会的成功,不仅大大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开辟了道路。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从1957年至今,期间国内政治经济情况发生了多次变化,但61年来,广交会的举办从未暂停过。截至2017年年底,广交会累计举办了122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约12937亿美元,累计到会境外采购商约822万人次。

第一年广交会的出口成交额仅占当年出口总额的5.4%。随着广交会规模的扩大以及参与人数的增加,广交会出口成交额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不断增加,从1965年开始上升到30%的水平,1972年占比达到峰值为54%,即广交会上达成的出口成交额占全年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但是从80年代开始,我国广交会出口成交额占比开始出现下降。笔者认为,出口成交额占比下降主要是由两个原因所致:一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外贸发展迅速,各行业已经不满足于广交会的平台,进而产生了更多样的交易会,例如华交会、中国国际汽车商品交易会等等;二是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国内外的企业在沟通中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逐步降低了对广交会的依赖。

从时序数据上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广交会对于我国出口的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由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国民收入不断增长,进口也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开始增长。尤其在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进出口增速显著,但仍然存在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空间。因此,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我国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此举不仅将加快中国贸易和局部政策的开放脚步,更是中国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距离我们上一轮主动扩大出口的广交会已经过去61年的时间,这种由政府部门主动号召以扩大开放为目的而举办交易会的情况并不多见。同时,当前中国经济的环境与当年广交会举办前的处境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可以预见首届进口博览会也可能会对国内经济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扩大进口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消费升级

2017年全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比2016年净增3.4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连续第14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中国经济已经逐步实现了由投资驱动(或外需驱动)转变为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目前,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0%以上。同时,随着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居民对消费增量的贡献越来越大,预期将持续推动消费市场扩大。2017年全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同比实际增长7.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实际增速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实际增速为7.3%。此外,从居民的消费结构来看,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推动消费升级。2017年全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6%,较2016年下降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2%,同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因此,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不仅消费市场增量在逐渐增长,内部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也成为目前经济中的主要亮点之一。

因此,目前,在国内消费需求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扩大进口不仅能够满足消费市场日益扩张的增量需求,同时其带来的更多选择也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市场中的不同细分需求,促进消费市场结构升级。可以看到,为了使本次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更好地服务于扩大开放、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目的,商务部特意在前期展开了进口消费品的供需情况调查统计,并发布了《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国内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导致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 同时,在探究消费的主要原因中,发现品牌已经成为企业决定商品进口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国内民众对国际消费品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扩大进口、降低进口产品门槛和成本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需要,进口博览会也就应运而生。同时,为了协同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以及促进和扩大国内进口的顺利进行,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以配合降低进口门槛。2018年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2018年又先后降低了汽车、药品和部分日用消费品等约1449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并且后续有望继续落实降低部分商品进口税率措施,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清理不合理加价,切实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继续深化改革、坚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

本次借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扩大进口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目前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将深化改革,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坚持推动经济全球化,积极应对国际环境中日益严峻的逆全球化浪潮的挑战。当前,最为典型的逆全球化思潮就是美国主动向中国发起贸易摩擦,并且不断扩大贸易摩擦范围。目前,其负面影响已经从贸易领域蔓延到了资本市场等领域。与此同时,美国还退出了一些国际组织,甚至威胁退出WTO。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始终秉承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国际进口博览会正是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下表明坚持推动经济全球化态度的重要窗口。

可以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为适应国际社会做出了诸多努力。伴随着更大力度的对外开放,中国将迎来继续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机。根据习近平主席在进口博览会的主旨演讲,可以看到,除贸易领域之外,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对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等的开放将会是我国后续重点推进的内容。尤其是金融行业,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制度正在不断建立和完善,金融行业内的公司逐步具备了市场竞争力和合理健康的经营能力,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也在逐渐提升。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会使国内的金融市场受到来自国际方面的挑战,但也将会推动国内公司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习近平主席特别指出,将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这些进一步开放的政策既包含了对市场机制的完善,也考虑了对公司层面较好的竞争环境的营造,可以说从政策角度已经涵盖了较为完善的深化改革的思想和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主席提到的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也是日后政策推动的重点。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产业发展在一个个微观个体的创新努力之下不断推进,尤其在新世纪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一直在知识产权等方面努力完善国内法律,向国际标准靠拢。今年,美国以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为借口,主动向中国挑起贸易摩擦,且其负面影响不断扩大。笔者认为,在面对外部质疑的背景下,中国应该更大力度地推进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更加严格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沃土,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此外,在目前的背景下,应利用全面扩大开放的契机,对国内的一些行业进行优胜劣汰,这也是我国目前行业深化改革的需要。

作者单位:中信证券

作者诸建芳系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