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银行业如何处置不良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11期 作者:熊启跃 编辑:王莉

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银行业资产质量关系到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和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厘清不良贷款的风险底数。国际机构对我国不良贷款率的测算显著高于监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一些证据表明,银行体系不良贷款率可能存在“低估”:2012—2016年,国际大型银行(这里的国际大型银行是指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去除中资银行、投资银行以及业务功能较为特殊的银行后剩余的20家银行,包括花旗集团、摩根大通、三菱日联金融集团、ING集团等)平均市值/拨备前利润之比为5.59倍,而同期16家中资上市银行仅为3.66倍。市场投资者对于潜在不良贷款的担心是造成中外银行估值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2015年,A股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的非金融企业占比已达16%,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的偿债压力较大。2012—2016年,上市银行关注类贷款由1.04万亿元上升至2.33万亿元,升幅达124%;2016年末,16家A股上市银行关注类贷款/不良贷款高达201.2%,显著高于国际大型银行不足100%的平均水平。除贷款外,银行其他债权的信用风险同样值得关注。

据测算,2016年底,上市银行信用债规模在9.5万亿元左右,表外理财对接的信用债和非标资产规模超过11万亿元。如果2A以下作为“问题”债权,那么银行持有的“问题”债权占比为3.14%,风险不容忽视。当前,银行体系需要全面厘清不良贷款的真实状况,这是应对外界质疑、增强市场信心、处置和化解不良贷款问题的基础。

二是关注不良贷款的变动趋势。2016年以来,从银行估值与盈利偏差、非金融企业利息保障倍数,以及“不良+关注类”贷款占比的变动趋势看,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趋势有所放缓,部分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改善。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