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金融支持“一带一路”的重要践行者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国工商银行已累计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项目212个,累计承贷额674亿美元,业务遍及亚、非、欧3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电力、交通、油气、矿产、电信、机械、园区建设、农业等行业,基本实现了对“一带一路”重点行业的全覆盖。就“一带一路”金融支持等相关话题,《中国外汇》独家专访了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他认为,“一带一路”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对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征程中,商业银行必须始终尊重市场规律,严格按照商业性原则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既要积极主动、靠前服务,又不能头脑发热、急于冒进。要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为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外汇》:“一带一路”已成为亚太区乃至全球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抓手,所有参与国家均可从中受益,实现经济增长。而在这一进程中,商业银行应该发挥何等作用?把握哪些发展新机遇?
易会满: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的实践来看,商业银行可以在五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资金筹集。比如2016年中国在沿线国家新签的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就有1260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这些项目的承接和实施都离不开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二是资源配置。通过对资金的市场化定价,可以实现资本根据商业原则选择合作对象,利用市场规律合理确定建设内容,促进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三是配套服务。比如为跨境贸易提供结算、清算、汇兑等便利性支持,为跨境投资提供咨询、顾问、并购搭桥等投资银行服务,为“走出去”企业和个人提供各类便捷、安全的本地金融服务等。四是信息交互。依托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络和庞大的客户资源,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以及内外连通的信息网络,可以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交易撮合等前端服务。五是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风险识别、评估、缓释和处置等方面都有成熟的手段和经验,可以通过业务决策帮助客户更合理地评估“走出去”的风险,同时为客户提供货币互换、商品风险对冲等一系列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
“一带一路”是迄今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一是提供了更稳定的发展基础。“一带一路”正在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塑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区域环境。这为全球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比如“一带一路”领域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均会衍生出大量的金融服务需求。三是提供了更全面的业务机会,包括投资银行、金融租赁、国际结算、债券承销、大宗商品交易、全球现金管理、财富管理、外汇兑换等各种业务机会。四是促成了更先进的发展理念。商业银行在服务“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也在持续提升自身的国际化和专业化经营能力,不断打造开放合作和绿色金融等发展模式,并与“一带一路”的精神内核合拍共振,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