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国际工程亏损寻因

来源: 《中国外汇》2016年第18期 作者:李志永 戴宁 编辑:刘丽娟
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对项目初期风险、谈判与文件风险、施工管理风险等要进行充分的辨识、排查,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避免陷入项目亏损的困局。

2012年,非洲某国公路改扩建修复项目招标,全长150公里(包括45公里的新建道路),工期为40个月,业主为该国政府公路管理局。中国企业A以超低价3080万欧元作为第一标签约,中标价格仅为工程标底的58%。然而,尽管A企业在施工中多次调整提高合同价格,但仍历时四年半才完成工程交付,并以亏损20%以上收场。究其原因,主要是A企业在开展项目前市场调研不充分、准备工作不足,在项目进行中又缺乏施工经验且管理水平有限,致使其难以有效应对无处不在的风险。鉴此,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对项目初期风险、谈判与文件风险、执行风险和施工管理风险等进行充分的辨识、排查,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避免陷入项目亏损的困局。下文将以A企业为例,对工程企业境外承包可能遇到的风险加以分析,并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为拟“走出去”的工程企业提供借鉴。

初期风险排查不充分

进行国际工程投标之前,工程企业应对项目所在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审慎的前期尽职调查和可行性研究,这对于防范项目的初期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政治风险、市场准入风险、社会条件风险、自然风险,是项目初期阶段主要的风险所在。

项目所在国家的政治风险会直接影响项目的盈亏成败以及员工的人身安全。A企业所签项目,地处非洲某国,政治风险就较为突出。尤其项目实施初期正值该国大选换届,政党间竞相争斗,各方势力交缠明显。面对此类相对复杂的政治环境,项目人员应时刻注意局势变化,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比如禁止人员外出、加强安保等)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该国时局最终没有发生动荡,这一潜在风险对项目施工基本没有产生影响。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