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仿制大国的阴影

来源: 《中国外汇》金融&贸易2016年第3期 作者:陈远群

其实,清王朝的皇帝都很“洋气”。康熙时,就已有了“做钟处”,专门仿制西方的钟表。基督传教士为了取悦这个庞大帝国的首脑,也将西方的“奇技淫巧”源源不断地输往东方。到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访问中国时,清帝乾隆早已对贡品看不上眼。

马戛尔尼使团送给乾隆皇帝的礼物中,有一台拥有数百部件的巨型玻璃枝形吊灯,内部构造相当复杂。英国人原想带着技师前来安装,以免没见过洋玩意的中国人出洋相。然而现实却是,两个中国工匠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将吊灯拆散,又用半个小时顺利装上。如此强的动手能力,令英国人惊叹。

使团的贡物主管巴罗曾在自己的记述中提到,广州的一个中国人,在第一次见到欧洲钟表时,就可以成功地仿制出一只,而在使团到访时,中国已可以大批生产这种精巧的机械,而成本仅是英国的三分之一。在赞叹完中国人灵巧的双手之后,巴罗说到:“唯一需要我们提供的是主发条,因为那是他们做不出的。”

对于善于仿制的国人,关键技术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似乎并不重要,更不用说这些关键技术还是只用在外表所看不到的地方。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