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
数字时代的中国金融安全审查法律制度
来源:
《中国外汇》2025年第6期
作者:
编辑:韩英彤
金融安全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主权的独立完整,完善的金融安全审查机制能有效应对数字时代新型金融风险挑战,促进我国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多次提及要防范包括数据安全、算法安全、模型安全等在内的数字金融安全风险问题。通常认为,金融安全是金融法治的核心价值或者目标之一,属于金融法范畴。随着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和金融开放进程的推进,有学者提出有必要在国家安全法治框架下对金融安全展开讨论(李建伟,2022)。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凸显了国内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滞后性,金融安全审查作为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机制,其制度化进程由于“缺少基本法律指引及机制启动流程的基本程序规范”(武长海,2020)困难重重 ,仍未建立起完整的规范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2021)》首次将重要金融服务纳入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中,拉开了金融安全审查法制化的序幕。但一些基础问题仍需讨论,如金融安全审查机制是否应独立于其他审查机制,归属于何种法律部门,以及如何与其他制度相衔接等。
构建金融安全审查法律制度的意义
金融安全审查是保障一国金融安全和金融主权的重要举措,金融安全审查法律制度是当代金融法治和国家安全法治观的逻辑延伸。确立和构建中国金融安全审查法律制度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