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章 激发跨境电商新动能

挖潜跨境电商新动能 支持外贸出口韧性发展

来源: 《中国外汇》2025年第6期 作者:刘斌 编辑:韩英彤
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将继续便利跨境电商真实、合理的贸易结算,支持符合条件的相关机构为优质可信的跨境电商主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海外仓企业,提供全链条外汇便利化服务,进一步提升佣金、物流、仓储...

目前,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在稳固外贸基本盘、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较传统贸易,跨境电商交易灵活、模式多元,抵御风险冲击的韧性相对较强,具备持续向好发展的基础。

 

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新动能

第一,跨境电商是我国货物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持续发展,支付、物流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海外主流消费方式逐步向线上转变,带动我国跨境电商加速发展。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0.98万亿元,同比增长19%,占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的8%。

第二,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市场分布呈多元化发展。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前3大出口目的地分别为美国、英国、德国,合计占比48%,较2023年下降2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欧美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拥有庞大消费市场、成熟电商体系及完善基础设施,是我国跨境电商重要出口市场。但近年来随着部分新兴经济体发展加快,其人口众多、互联网渗透率潜力大等特点,吸引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加快新兴市场出口。深圳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深圳跨境电商对东盟、巴西出口增速分别为42%、315%,显著高于对欧洲(15%)、美国(21%)的出口增速。

第三,我国跨境电商出口以日用消费品为主,传统贸易和小包邮寄是主要贸易方式。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跨境电商出口以服饰鞋包首饰、手机等电子产品以及家居家纺用品为主,分别占全部电商出口的27%、14%和12%,合计占比约5成。按照国际惯例,跨境电商出口可分为传统贸易出口、邮包出口两类。其中,邮包出口为便利海关清关和居民小额民生商品需求,通常一定金额内免缴进口关税,并简化进口申报信息。传统贸易出口按我国海关监管方式代码,包含跨境电商企业对个人(B2C)出口(9610)、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9710)和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9810)等多种类型,在各国海关需履行正常报关手续,并缴纳进口关税。近年来,海外仓凭借提前备货、快速发货优势,成为卖家传统贸易出口的首选方式。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建设海外仓已超2500个,其中专注于服务跨境电商的海外仓超过1800个,总面积超过2200万平方米。

 

跨境电商的经营特点决定其具备较强的韧性

传统贸易供应链固化、客户集中度高,面对国际贸易形势变化,调整空间相对有限,经营压力较大。跨境电商更新迭代快,产品组合和经营模式层出不穷,可以采取多种应对手段。

一是市场开拓更快速、便捷。传统贸易转移市场需要考察新市场、寻找合作伙伴、调整产品规格、重定资金结算和信用保障条款,面临准入门槛较高、不确定性风险较大等难题。相比之下,跨境电商开店成本低,并且以销售日用品等普适性强的产品为主,依托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业务可快速向其他市场转移复制。如在亚马逊开通欧洲站的月租费仅25英镑,增设多个站点还有一定费用减免优惠。

二是运营方式更灵活、多元。跨境电商卖家直面消费者,没有中间商赚取差价,成本主要是物流、仓储和广告投入,可以通过选择价格更低的物流商、压减库存、提升广告精准度等手段降低成本。此外,跨境电商卖家运输和报关方式更加多样,可自由选择传统贸易出口、邮包发货,或通过海外仓预存境外发货,实现发货成本和时效的平衡最优。

三是客户关系更稳固、持久。跨境电商在发现和服务消费者方面优势明显。如店铺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智能技术形成消费者画像,定向推送契合度高的商品,提高点击量和销售率;又如,对于社交媒体类电商,自媒体公众号、带货主播等通过精选适配产品和优化宣传策略,培养客户忠实度。此外,电商产品的品牌化影响力持续增强。亚马逊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型卖家过去两年在全球站点的数量增长超过100%。总体看,品牌型电商卖家信心较足,部分企业表示,大部分消费者可以接受一定幅度内的涨价。

 

多措并举更好服务跨境电商贸易结算

跨境电商为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但也给传统贸易结算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一是跨境电商主体多、体量小,如全部纳入现有名录登记分类管理,资源占用和事中事后监管载荷将成倍增加,难以落实尽调审核责任。二是跨境电商贸易高频、海量,交易电子信息数以亿计,数十万笔交易一次性打包结算,难以依靠人工线下逐笔审核。三是跨境电商货值小,批量报关无法逐一还原出口主体,邮包出口没有报关单,难以通过关单对碰验证交易真伪。四是跨境电商海外运营,境外仓储、物流、营销等费用发生频率高、金额小,甚至由海外平台从货款代扣,资金境外使用效率要求更高。

针对上述管理难点,近年来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多措并举,持续提升跨境电商资金结算质效。一是小额适配,便利中小微主体用汇。降低中小微跨境电商主体的经营门槛和用汇成本,支持年累计收付汇小于20万美元的跨境电商企业免于名录登记,明确个人可以使用储蓄账户办理跨境电商资金结算,允许通过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代理出口,并享受综合用汇便利。2024年,超20万家中小微企业免于名录登记。二是科技赋能,推动审核方式更多元。支持符合条件的支付机构和银行利用技术手段,按照真实、可跟踪稽核、不可篡改原则,批量采集跨境电商原始电子交易数据,通过系统匹配,自动验证交易种类、金额、成交时间等订单信息,为商户自动批量办理结算。截至2024年末,超30家银行或支付机构开展相关业务,年交易量约10亿笔。三是实质穿透,提升跨境资金使用效率。引导银行基于业务的真实性、逻辑性、合理性,穿透评估交易风险,放宽形式匹配要求。如,支持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境外费用与出口货款轧差结算,允许境外销售价格与货物出口报关不一致等。此外,支持具有境内背景和资质的境外支付机构,使用自贸区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NRA)为商户提供结算服务,便利商户境外资金使用和资金规范回流。四是审慎规范,防范跨境资金借道流动风险。重点压实支付机构和银行的展业责任,事前要求健全客户准入管理,做好对平台、商户和消费者的身份识别和信用评估;事中加强真实性审核,建立可有效识别、拦截异常交易的风控系统,确保电子订单真实、合法合规;事后强化业务抽查和风险处置,持续评估交易真实性审核机制,清退不合规主体近30万家。

下一步,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将继续便利跨境电商真实、合理的贸易结算,支持符合条件的相关机构为优质可信的跨境电商主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海外仓企业,提供全链条外汇便利化服务,进一步提升佣金、物流、仓储费用及货物退款等资金跨境结算效率。同时,也将充分总结和借鉴跨境电商结算便利的有益探索,推动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边境贸易等其他贸易方式真实性审核转型升级,稳固我国外贸基本盘,做好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科技金融大文章。

 

作者系国家外汇管理局总会计师、经常项目管理司司长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