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美元化”

厄瓜多尔“美元化”:回望与反思

来源: 《中国外汇》2024年第1期 作者:岳云霞 编辑:张美思
厄瓜多尔的“美元化”是在金融和宏观经济动荡下的突然政治决策。这一历史性决策使厄瓜多尔收获了宏观经济指标的中短期改善,但也造成了长期的结构性矛盾。

“完全美元化”是放弃本币并采用美元作为法定货币的制度安排。当前,全球仅有厄瓜多尔、萨尔瓦多、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帕劳、巴拿马、东帝汶实施“完全美元化”。相较而言,厄瓜多尔表现出三方面的独特性:一是它并非传统经济“小国”,其人口约1800万,国内生产总值(GDP)近1200亿美元,属于“中等”规模经济体,经济规模在实行“完全美元化”安排的国家中最大;二是它并非美国地理邻国,而是太平洋沿岸唯一未与美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拉美国家,厄美两国间的经济与金融一体化程度相对有限;三是厄瓜多尔的“美元化”并非长期审慎选择,而是在金融和宏观经济动荡下的突然政治决策。这一历史性决策使厄瓜多尔收获了宏观经济指标的中短期改善,但也造成了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特别是试图以“美元化”解决自身经济困境的国家而言,厄瓜多尔“美元化”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具有启示意义。

厄瓜多尔“美元化”的背景与历程

2000年1月9日,在经历了严重的经济、金融和社会危机后,厄瓜多尔政府宣布取消货币苏克雷,采用美元作为官方货币。这一极端措施是其“大宗商品依赖+ 举债发展”模式长期积重难返的无奈选择。

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石油之后,厄瓜多尔逐步建立了以石油生产和出口为中心的经济体系。1972年后,厄瓜多尔成为石油出口国,实现了经济的第一次飞跃,在此后的10年间,创下了GDP年增长率近9%的“奇迹”,但经济发展中的两大痼疾也随之形成:一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石油出口,因国际油价波动而产生动荡;二是财政收入依靠石油出口,而财政支出持续扩大,加之国内储蓄率偏低,外债成为财政平衡的主要工具。伴随1981年国际油价进入下降周期,厄瓜多尔陷入长期债务危机,经济停滞、本币贬值和高通胀成为常态。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