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美元化”

阿根廷“美元化”的崎岖之路

来源: 《中国外汇》2024年第1期 作者:张笑梅 齐向宇 编辑:张美思
以史为鉴,“美元化”政策虽然可能会阶段性缓解阿根廷当下面临的通胀等难题,但也将对未来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带来挑战,从而降低阿根廷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防御力。

阿根廷当地时间2023年12月10日,哈维尔·米莱宣誓就职,成为新一任阿根廷总统。米莱在竞选时曾表示,当选后就会废除阿根廷央行和货币,实施全面“美元化”,阿根廷的汇率制度变化前景引发市场关注。阿根廷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悠久历史的国家,在经济历程中屡遭挫折,货币制度的变革更是贯穿了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的初步自由化,到90年代的锚定美元的货币局制度,再到近年来更灵活的汇率制度,阿根廷一直在寻求稳定经济的道路。然而,政治、经济和结构性因素的交织,使得阿根廷在货币制度的改革中始终难以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当前,阿根廷经济深陷困境,再度实施“美元化”似乎具有一定的现实需求背景。但综合历史经验和当前形势,阿根廷“美元化”前景仍面临多重挑战。

阿根廷货币制度改革历史回顾

20世纪70—90年代:金融自由化与债务危机

作为对欧美市场贸易依赖度较高的新兴经济体,20世纪40—80年代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对阿根廷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干扰。当外部需求下降、出口创汇不足,且国内的经济状况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大量举借外债的需求随之上升。与此同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大背景下,为了刺激经济,阿根廷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实行以利率市场化、浮动汇率、资本流动自由化为主的金融改革,但由此造成的市场价格不稳定(名义存贷款利率攀升、汇率波动加剧)对宏观经济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受到显著扰动,政府为救助经济而大量举债。由于资本管制的缺乏,阿根廷外债规模不断扩大,在1977年《金融法》颁布之后的5年中增加了131.67%。在此背景下,1980—1981年、1988—1989年的两轮美元加息升值可谓雪上加霜,此时阿根廷政府更频繁的举债需求和财政货币化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引发恶性通胀和主权债务危机。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