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为抓手 推动外汇展业原则落实
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微观监管体系“实质合规、尽职审查”的理念不断趋于成熟,但银行在实践层面还难以摆脱过度依赖单证审核的传统做法。本文建议借鉴反洗钱实践经验,以外汇业务内控制度为抓手,推动商业银行建立基于有效性和系统性要求的微观风控机制,并推动外汇管理部门以商业银行内控有效性为抓手,进一步优化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共同推动外汇展业原则落实。
外汇展业原则落实难点分析
现有法规制约展业原则落实效果。一方面,“尽职”的标准有待更加明确。不同于传统单证审核模式下的“尽职”,展业原则下的“尽职”强调“系统性”和“有效性”。所谓“系统性”,就是要参照业务主体的资质和业务背景,多维度、全流程地审核其业务的真实性;所谓“有效性”,是指不能以具体一笔业务的得失来衡量商业银行是否实现了“尽职”,也不能脱离业务的客观风险来评价是否“尽职”。而现行操作层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形成有关“尽职”的整体标准,对商业银行微观操作的有效性要求较为模糊。另一方面,“免责”的依据有待明确。目前,涉及日常监管和检查处罚的法律法规多基于分散的、具体的操作规定,基层外汇局虽然有一定的裁量权,但因相关授权法规层级不高,加上“尽职”标准有待明确,基层外汇局在“免责”的判断上有一定难度,削弱了“尽职”“免责”思路在实践中的落实效果。
商业银行缺乏履行展业原则的积极性。由于“尽职”标准不明确,加上相关操作违规查罚案例的反馈,银行对落实“风险为本”监管理念的信心不足。例如,在外汇便利化的创新业务中,一些银行虽在前端减少了对企业提交单证的要求,但后续仍会要求企业提交大量资料,审核强度并未降低。此外,成本的考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按照展业原则理念,银行不仅需要保证每笔业务单证合规,还需要对该笔业务的背景和后续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跟踪分析,势必大幅增加业务成本。鉴此,商业银行往往倾向于遵循旧的操作办法,在具体业务开展中进行留痕式操作,以“表面合规”代替“实质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