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改革

我国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管理演进

来源: 《中国外汇》2022年第13期 作者:符林 编辑:章蔓菁
近年来,金融外汇管理部门综合运用多种管理工具,有力维护了外汇市场稳定,未来可从加快构建跨周期宏观审慎调控体系、谋划预防性政策工具、强化预期管理等方面继续完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管理。

2022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称“基金组织”)更新了《资本流动开放与管理:机构观点》(下称《机构观点》),为成员国管理资本流动带来的金融稳定风险提供了新的视角。目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跨境资本流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国可借鉴基金组织《机构观点》的更新,进一步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有效防控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基金组织《机构观点》更新为资本流动管理提供新视角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基金组织从鼓励资本流动自由化逐渐转向认可对无序资本流动采取管理措施,并于2012年正式发布《机构观点》。2022年4月,基金组织完成了对《机构观点》的更新修订,就如何应对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作出进一步的明确和补充。

一是引入“综合政策框架(IPF)”。基金组织倡导建立“综合政策框架”来应对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包括结构性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宏观审慎管理措施(MPM)和资本流动管理措施(CFM)(见附表)。不同措施在使用上应遵循合理次序:从长期看,结构性改革是提高经济发展潜力和抵御外部冲击的根本举措;从短期看,当跨境资本流动主要引起宏观经济风险或金融稳定风险时,应分别优先使用宏观经济政策或MPM,当这两者的运用受限时,可以启用CFM。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