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人民币外汇交易发展与上海外汇交易中心的建设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7期 作者:钟红 李欣怡 编辑:孙艳芳
人民币外汇交易业务的发展任重道远,上海外汇交易中心的建设势在必行。我国应继续推进外汇领域的改革开放,深化外汇市场发展,建设面向国际、有深度、有广度的外汇市场,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开放。

自2009年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其中,以外汇日均交易额衡量的、反映人民币在金融市场使用程度的人民币外汇交易业务,也随之获得了持续发展。国际清算银行(BIS)2019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八大外汇交易货币,中国内地跻身为全球第八大外汇交易中心。在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向纵深发展的新时期,如何促使人民币外汇交易业务与上海外汇交易中心建设更加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以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分析了全球外汇交易的最新进展以及全球主要外汇交易中心的发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外汇交易业务和上海外汇交易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全球外汇交易的最新进展

全球外汇市场范围广阔、业务众多、交易频繁。与其他诸多金融市场相比,外汇市场的不透明性较高,涉及外汇市场整体的数据也难以统计。国际清算银行有关全球外汇交易的调研报告每三年公布一次,涉及约5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300家金融机构,是了解全球外汇市场发展情况的相对权威、全面的数据来源。

从总量看,2001年以来,全球外汇交易总体保持增长趋势。根据BIS的统计数据,2001年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为1.2万亿美元,2019年达到6.6万亿美元,年均增速为32%。从各年实际增速看,2002—2007年的年均增速超过50%;此后增幅放缓,甚至在2016年由于现货交易量大幅下滑还出现了负增长;2019年恢复增长,日均交易量较2016年增长了3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电子交易及自动化交易兴起,降低了交易成本,改变了价格形成和流动性供应,从而推动了外汇和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增长;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的广泛参与推动了外汇掉期业务的扩张,加之现货交易的恢复,共同推动了全球外汇交易额的增长。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