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跨境业务中各币种的应用场景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11期 作者:谢道星 雷楠 编辑:王莉
受经济基本面、地缘政治、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各币种均有其独特的汇率走势,并会对跨境业务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方式产生直接影响。

当前,无论是国有股份制银行还是地方城商行,都在致力于提供全方位、差异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其中,跨境融资业务属于新的角逐场。在银行日常业务中,比较常见的跨境业务币种包括跨境人民币、美元、欧元、港元等;受经济基本面、地缘政治、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各币种均有其独特的汇率走势,并会对跨境业务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方式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将从跨境人民币、美元、欧元、港元等方面作进一步分析。

跨境人民币(Cross-Border RMB

根据央行的最新数据,2018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5.11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17.2%;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66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62.2%。其中,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为3.66万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1.45万亿元,对外直接投资8048.1亿元,外商直接投资1.86万亿元。目前,中国在韩国首尔、德国法兰克福、加拿大多伦多等国家和地区设有人民币清算行,还与新加坡、新西兰、英国、澳大利亚、瑞士、马来西亚、冰岛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为维护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引入了外汇风险准备金以及逆周期因子等逆周期管理工具。外汇风险准备金始于《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远期售汇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银发〔2015〕273号)。该通知要求,开展代客远期结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含财务公司)应交存外汇风险准备金。逆周期因子在2017年5月由央行正式引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定价机制。其中,逆周期系数由各报价行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自行设定,用以对“人民币的市场供求因素”进行逆周期调整,弱化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