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2018年:既要防风险,更要敢投资

来源: 《中国外汇》2018年第2期 作者:钟伟
面对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和流动性收紧,在外有美国“双头驾驶”、内有“政策超调”之忧的背景下,敢于投资远好于不投资。

2018年的世界经济预计仍将温和复苏。有推断称,美国经济在特朗普减税政策的推动下或多增长1.7个百分点,在2018年达到4%左右的增速。习近平总书记在越南APEC会议上指出,世界经济处于上升期,而中国则追求高质量增长。如此暖风下,既要防风险,更要敢投资。
风险何在?一是美国政坛的“双头驾驶”:白宫、国会分坐正副驾驶,行车方向和轨迹随时可能生变。特朗普政府班子略呈不齐整和混乱,国会则两党纷争,使得美国的内外政策无论战略还是细节都不明晰。中美之间全面战略对话在当下至关重要,如果战略互动缺损,或对双方造成极大伤害。2018年特朗普政府可能还会有大动作,白宫和国会或下决心对基建进行巨额投资。
二是中国存在层层加码的“政策超调”的可能。十九大后,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系统性风险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应该认识到,当前中国的金融风险已趋降,系统性风险更多是存量问题,而不是增量问题,而解决存量问题耐心很重要。与此同时,货币财税政策的空间变小。外部而言,美国的加息缩表和减税,使得中国面临着更大的政策竞争压力;内部而言,部分领域存在从上至下的层层加码,可能造成“政策超调”。对此要有防范,保持政策定力。特别是在内外部宏观调控空间不断缩窄时,货币、监管、财税、产业、环境、人口、社保等政策更要留有余地,避免一窝蜂地紧缩和多重叠加式超调。
那么,面对全球经济温和复苏、流动性收紧的环境,在外有美国“双头驾驶”之虞,内有“政策超调”之忧的背景下,大众又该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呢?
笔者认为,从投资的大逻辑看,最简单的优先排序是股票、大宗商品、楼市、现金管理类和另类投资、债市;从市场选择看,美股、港股可能好于A股,一线城市的楼市好于其他楼市;从时间上看,未来两年不悲观,更长时间则暂难判定。整体而言,敢于投资远远好于不投资。
一是股市投资仍将扮演主角。美股虽然已经很“贵”,但已经出台的减税和可能出台的基建投资刺激政策,会在2018年继续利好美股。港股则不仅受美股等海外股市的影响,也几乎是境内资金有序外流的主要资产配置场所。如无意外,2018年美股和港股创历史新高是大概率事件,值得继续配置。A股在2018年则仍呈“慢牛”态势,或将更慢。以低估值大国企为主要标的的“漂亮50”可能将继续大行其道。
二是对大宗商品可持中性偏多的乐观态度。世界经济复苏的基调将使得大宗商品温和偏多。普通百姓可能不太会向机构投资人那样熟悉商品投资,但仍可以关注资源类上市公司的价值,尤其是化石能源类仍然具有活力。
三是中国楼市适合“以旧换新”。许多人在担忧房地产税的落地,其实高房价往往和较高的房地产税并行不悖,例如旧金山、西雅图、纽约等地的房价和房地产税都高。在中国,房地产税需要通过立法、颁布施行、地方细则这三个步骤,政策短期仍难落地。预计2018年房价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笔者认为,未来房地产税政策有可能对首套自住型普通住宅予以免税。这将给有更新需求的优越刚需进行“以旧换新”的操作提供政策窗口期。
四是现金管理类和另类投资值得关注。当前,金融不良资产、部分信托计划和股权计划都有相当好的投资价值;艺术品市场的精品投资也在回暖,只是此类投资需要相当强的专业能力。考虑到货币政策和监管趋紧、通胀趋升,久期在6个月以下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应有不错的回报。
五是债市机会甚弱。笔者认为,无论是利率债还是信用债,在国内金融去杠杆、流动性紧而不荒的环境下,投资机会都不大。海外债市同样如此,如果全球经济复苏没有意外夭折,债市几乎没有好的配置机会。
总体而言,2018年的经济也许不坏,还是要敢于投资,尤其坚持对股市的价值投资。毕竟从一两年的短期看,投资机会仍然广泛存在。

钟伟系本刊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教授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