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实践
关注涉外企业出口不收汇的问题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1期
作者:
编辑:谢松燕
近年来,受政府出口奖励政策的吸引,甘肃省出口不收汇规模迅速扩大。
近年来,受政府出口奖励政策的吸引,甘肃省出口不收汇规模迅速扩大。其行为主要表现为只出口不收汇、出口时间集中、货物种类繁多、企业存续期短且多为“空壳”公司、企业控制人多为外地人员和贸易单证不齐等。其中存在的风险会对正常的外汇市场秩序产生影响,需引起重视。
出口不收汇规模扩张的原因
地方政府出口补贴优厚,吸引企业开展代理出口业务。甘肃省相关政策规定,对进出口额在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给予出口补贴,加之地方政府出口贴息资金的发放以企业出口数据为标准进行考核,而未将收汇数据纳入考量范围,致使大量出口不收汇企业借机利用代理货物报关,套取政府贴息资金。数据显示,近年来甘肃省获得外贸稳增长贴息资金的出口企业中,出口不收汇企业占比过半。
报关行从事信息中介,助长出口不收汇规模扩张。报关行在代理报关的同时积累了大量出口企业信息,利用自己在行业中的特殊地位,积极充当出口不收汇企业和实际货权企业间的中间人,为出口不收汇企业提供货源信息。出口不收汇企业通过报关行购买实际货权企业的出口订单,然后以自己名义报关,形成了出口不收汇。报关行对助长出口不收汇规模的扩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