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天地
把握电子交单新趋势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1期
作者:
编辑:韩英彤
作为信用证的主要参与方,银行应该秉持开放的态度,主动接入电子交单平台,以便跟上潮流,更好地服务客户,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信用证结算的发展,信用证受益人对单据邮寄的时效要求越来越高,希望通过缩短单据邮寄时长,以尽早收到货款。在此情况下,电子交单应运而生。目前,在电子交单业务方面,发展最大的两家公司分别为ESS和BOLERO。它们把船公司、申请人和受益人以及双方银行均接入电子交单系统,通过系统,实现单据的电子化,缩短邮程,从而提高了收款速度。这一新的交单模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银行和企业所采用。
电子交单业务的优势有几点:首先,电子交单业务最核心的优势就是货权转让,受益人、银行和申请人可以在电子交单系统中实现货权的转让,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各方利益。其次,电子交单公司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视为“超级快递公司”,且与传统快递公司相比,电子交单还避免了单据遗失的问题,从而使数据传输更加安全。最后,电子交单基本上实现了实时传递,使数据传递更加快捷,从而加快了单据流转,提高了贸易处理速度。
电子交单的业务风险
一是电子单据接受程度不高。目前来看,虽然有一定数量的船公司接入电子交单系统,但是贸易流程的相关方,如商检局、海关、保险公司等并没有接入系统。在某种程度上,虽然是电子单据,但真正在系统中生成的电子数据比较少,更多的是把已经出具的纸质单据扫描进系统生成相应PDF版本作为电子单据。这也说明,电子单据接受度不高,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交单业务的发展。比如,货物存在最终买家,这需要在开立电子交单信用证之前,就确定最终买家可以接受电子单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申请人选择最终买家的灵活性,也不利于贸易的顺利进行。